行书七言联

出处:按学科分类—艺术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第1280页(650字)

【简介】:

淸·杨守敬书于光緖十三年(1887)。纸本。行书。七言联一则。凡上下联十四字,款九字,共二十三字。刊于日本《明淸书道图说》。

【赏析】:

淸代碑学盛行,帖学遂少专家。至淸末,弃帖之弊越来越明显,因此不少书家大多碑帖兼习,进行帖碑结合的尝试,卓然成家的有翁同龢、李瑞淸、曾熙等,即在碑学诸家的同时,行草书仍然多习帖。此幅作品是杨守敬四十八岁时所作,书学欧阳询、虞世南,并参以己意,略加纵笔。如上联中的“昔”字、“舟”字,中部横画很长,这是欧字的特点之一。又如下联“飞”字的抛鈎和“沂”右旁的短撇,都是明显的欧字的笔法。

値得一提的是,晚淸行书学欧、虞的人不少,如阮元、翁方纲等。翁方纲书学欧、虞,谨守法度,下笔必具其体势,无一笔是自己的。但是,杨守敬却不愿作书匠,他在《学书迩言》中说:“自来学前贤书,未有不变其貌而能成家者……”因此,从此幅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运笔加强了力度,撇、捺、垂露都笔笔送到,大有雄放之气;同时在法度之中加以变化,有的笔画故意“擒”住不放,有的笔画如撇、捺却加以放纵,而且用“迟送涩进”的运笔方法来表现,使整幅作品气韵生动而富有个性。杨守敬此幅作品最大特点不在于有欧、虞的遗韵,而在于他能够去掉欧、虞的习气而有自己的个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