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松

出处:按学科分类—艺术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第1561页(1177字)

钱松(1807—1860)的篆刻,从浙派中走进去,又从浙派中走出来,成爲异军突起之旅。

“孟皋摹古”(图一)一印,篆法圆浑,逈异于浙派白文印那样方折;在圆转中仍存浑厚,墨意饱满,蕴藉含蓄。他自述刻印曾说:“予则直沿其原委秦、汉,精赏者以爲何如?”(“米山人”印款)这方印就是从汉印中来的,而又有自己的个性,汉印的起笔、收笔处,以方笔爲多,钱松却用刀体现圆笔,他曾说:“篆刻有爲切刀,有爲冲刀,其法种种,予则未得,但以笔事之,当不是门外汉。”(“蠡舟借观”印款)“以笔事之”来讲刀法,这是他的卓见。

“范五”(图二)一印,虚实悬殊,对照鲜明。由于“五”字笔划少、形体长,所以把“范”字的草头伸长,用夸张的手法,就与“五”字取得对应,在气势上产生一种勃勃向上的感觉。细画轻捷,像随手而披;粗画厚重,沉着含蓄。“范”字的下半部写得很紧,与上部的“艸”伸得很长,又成爲对照,有“紧”才能助“长”,这是矛盾的统一。这类印对后来的吴昌硕篆刻很有影响。

“稚禾八分”(图三)一印,据作者在印跋中说是仿元朱文印的。我们试把赵孟頫的元朱文印加以比较,有明显的不同:在章法布局上更有艺术性,如“稚”旁的“禾”与“八”的捺笔相连;“禾”字的头上斜笔与“分”字相粘,使整个印面连成一个欹斜、参差、错综的意境,旣简单,又复杂,疏落自然,密集有致。在篆法上,四个字没有一个平直的笔划,各用圆、斜、弯的笔势;弯笔的向、背,彼此互爲配合,溶成一体。这些都比赵孟頫的元朱文印大有不同,有明显的发展。钱松说:“坡老云:‘天眞烂漫是吾师’,予于篆刻得之矣。”(“集虚斋”印款)在这印中可以窥见他的篆刻艺术审美观。

“定生印信”(图四)是仿汉铜铸印的。这是一种方篆的朱文印,他刻这一类的印不少,也颇有特色。在布局上字与字的间距较紧密;笔划方折中又带圆浑;用刀比较奔放,任它粗细残损,古朴中有新意。他刻这一路印最大的特点是:工、写结合。明·徐上达说:“如画家一般,有工有写,工则精细入微;写则见意而止。工则未免脂粉;写则徒任天姿。故一于写而不工,弊或过于简略而无文;一于工而不写,弊或过于修饰而失质。必是工写兼有,方可无议,所谓旣雕旣琢,还反于璞是也。”(《印法参同》)这一段话可以作爲钱松这类印的说明。

上一篇:胡震 下一篇:徐三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