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改革
书籍:中华金融辞库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华金融辞库》第61页(590字)
亦称“币制改革”。国家在货币流通制度方面进行的改革,通常在通货膨胀非常严重的经济背景下进行。改革的方法通常有三种:①废弃。即国家以法令宣布贬值了的纸币作废,并重新恢复金币流通或发行能够直接或间接兑现的银行券。②恢复。即把贬值了的通货的币值重新提高,并使它能按其原有的名义价值与黄金兑换。③减值。即降低通货的名义价值,使之符合或大体接近通货的实际购买力。货币改革采取何种方案,应视需要进行货币改革的国家当时的财政经济状况与通货贬值的程度而定。当财政经济状况严重困难、通货贬值极端严重的时候,就应采取废弃的方法,如法国在大革命时期、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都曾采用“废弃”方法稳定通货。当国家的财政经济实力较强而其通货的贬值程度又不很严重时,就可以采用“恢复”的方法进行货币改革,如19世纪初叶在英国和美国、19世纪末叶在法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英国都曾使用过该方法制止通货膨胀,稳定货币流通。由于旧中国政府发动内战和反动统治造成的经济崩溃,新中国建立初期曾存在严重的通货膨胀,新中国政府通过恢复与发展生产、加强城乡物资交流、打击投机、稳定物价等措施对付恶性通货膨胀,很快收到实效。在通货稳定的基础上于1955年3月进行货币改革,发行新版人民币,以1∶10000的比率收回全部旧人民币。通过这次改革,中国的货币制度得到进一步健全和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