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货币秩序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华金融辞库》第1236页(829字)
在某一时期内世界上关于国际储备货币、国际汇率制度、国际收支调节的国际规则、保证世界货币体系动作顺利和稳定的机制。它是现实世界货币体系的反映。自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国际货币体系陷入一片混乱,在混乱中形成一种“没有体制的体制”。1979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临时委员会”,同年4月理事会通过协定的第二次修正案,从而形成了国际货币关系的新格局。主要表现在:①多元化的储备体系基本上摆脱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基准货币的国家与依附国家之间的相互牵连的弊端。②以主要储备货币汇率浮动为主的多种汇率安排体系能够比较灵活地适应世界经济形势多变的状况。主要储备货币的浮动汇率可根据市场供求状况自动及时调整,从而灵敏地反映瞬息万变的经济状况,有利于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交易。③在目前的国际货币制度中,多种国际收支调节机制并行,各种调节机制相互补充,而不是单纯依靠哪一种调节手段。当前的国际货币制度是世界经济动荡、多变和发展不平衡的产物。它的运用能大体上适应世界经济的这种状况,但它的弊端也很明显。
目前多样化的国际储备体系是由支配世界经济的国家货币所组成,这对发展中国家是很不利的。浮动汇率的长期化加剧了国际金融领域的动荡,同时也加剧了世界性的通货膨胀。在国际收支的调节上,目前发展中国家的巨额外债成了全球性国际收支不平衡的重大因素。在环绕国际货币秩序的改革斗争中,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争论主要集中在5个问题上:①汇率机制。包括货币汇率需要变动时的指标条件和逆差国与顺差国各自对汇率变动所应承担的责任。②货币可兑换性的重建和各国间关于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结算安排。③各种信息资产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特别是对外汇储备、黄金和特别提款权所赋予地位的作用。④扰乱性投机资本移动及如何移动所带来的巨大的市场压力问题。⑤为适应发展中国家的特殊需要而在国际货币基金协定中作出新规定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