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华金融辞库

货币供给模型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华金融辞库》第1618页(741字)

亦称“货币供给函数”。用来表示货币供应量的决定理论的数学公式。在现代货币银行制度下,普遍将货币供应量的决定表示为:M=m·B。式中,M为货币供给量,m为货币乘数,B为基础货币或货币基数。现代货币供给量决定因素的分析,主要也就是货币乘数的分析,所以,现代货币供给模型一般就是货币乘数模型。由于建立模型所依据的理论取向不同,西方经济学家的货币供给模型有所谓“旧观点”模型与“新观点”模型之分。

“旧观点”货币供给模型主要包括:“弗里德曼-施瓦兹”模型、卡甘模型、乔丹模型、贝尔格模型、温特劳布模型等。“新观点”模型主要包括:泰根模型、史密斯模型等。按照着名货币经济学家J·托宾的看法,这两类模型的主要区别在于:①“旧观点”模型的货币定义建立在货币的交易媒介的职能基础之上,在模型中排除了其他金融资产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对货币供给决定的影响;“新观点”模型则把货币定义在货币的价值贮藏职能之上,在模型中隐含着其他金融资产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对货币供给决定的影响。②“旧观点”模型是一种供给主宰模型;“新观点”模型则认为,商业银行的存款是由商业银行与非银行社会公众共同决定的。③“旧观点”模型通常撇开了利率因素在货币供给决定中的作用;“新观点”模型则强调了利率因素在货币供给决定中的作用。④“旧观点”模型假定基础货币是一个单纯由中央银行控制的外生变量;“新观点”模型则认为基础货币与模型中的其他变量有因果关联,难以由中央银行单独决定与控制。两类模型的推导形式与假定前提、构成因素虽各有不同,但最终都可以用如上简单方程式表示,即M=m·B,也就是说,货币供给量决定于货币基数或基础货币与一个乘数的乘积。

上一篇:合理货币供给量 下一篇:货币供给弹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