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华金融辞库

积极货币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华金融辞库》第1672页(1896字)

企业、非盈利机构或家庭所支配的对其决策和实际行为起着积极的影响和制约作用的货币数量。匈牙利经济学家亚诺什·科尔内在1980年出版的《短缺经济学》一书中提出了货币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的思想,中国的一些经济学家把科尔内提出的发挥积极作用的货币称之为“积极货币”。

科尔内根据他对传统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模式的分析,提出了积极货币和消极货币的思想。他认为社会主义经济是资源约束型经济,其基本特征是短缺现象的普遍存在。造成“短缺”的原因有摩擦因素和制度因素。其中摩擦因素是由于信息不充分、预测误差、生产调节中的阻力和时滞造成的,这是任何社会制度都不可避免的。而造成社会主义经济长期短缺的根本原因是“制度因素”,它包括经济政策和经济体制两个方面。“企业预算约束软化”是造成短缺的最重要的制度原因。社会主义企业之所以会预算约束软化,其根源在于国家对企业的“父爱主义”,即既管束又保护的关系。

科尔内认为企业预算约束软化在社会主义国家具有普遍性,它使企业支出不受其收入和支配的货币数量的限制,从而使企业产生“数量冲动”和“扩张冲动”,以及相伴而生的“囤积倾向”和“出口冲动”,导致企业部门的需求持续大大超过国民经济所能提供的生产资料供给。生产资料部门的短缺传导到消费资料部门,从而引起整个经济中短缺的产生和再生。

科尔内认为,预算约束硬度和货币作用积极程度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它们不是两种独立的现象,而是同一现象的两种不同的表述”。预算约束可以用公式表述为:

预算约束公式的右边表示所供微观组织使用的货币,即国家货币供给总量中分配给微观组织并由其支配的部分。如果预算约束是硬的,公式的左边即微观组织对货币的需求就不得不去适应公式左边既定的货币供给,这时的货币发挥积极作用,是积极货币。如果预算约束是软的,公司的右边即货币的供给就会很容易调整到与公式左边微观组织对货币的既定需求相适应,那么,货币的作用就是消极的,它只是起到会计记账的作用,并不对微观组织的支出起限制作用。货币的积极程度在宏观层次上反映了微观现象的总体。

科尔内用β来表示预算约束硬度指标的向量。β=0表示完全硬度的预算约束,β的正值愈大,则约束愈软。同一尺度也能用来描述货币的积极程度。β=0,则货币的积极作用最大,随着指标β数值变大,则货币的积极作用不断下降,直至变为消极货币。科尔内指出,货币并非要么积极,要么消极,货币的积极程度可以用连续的等级来表示,在完全积极和彻底消极之间可能存在着一些过渡阶段。因此,积极货币和消极货币并不是完全对立的概念。

在《短缺经济学》一书中,科尔内是把社会主义经济生活中的参与者抽象为企业、非营利机构和家庭三个部门。货币在这三个部门中的作用程度是不同的。在企业和非营利机构中,预算约束或多或少是软的(β>0)。预算软的程度在不同国家和不同时期有所不同。自从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进行改革以来,与传统体制相比,预算硬度有所硬化。但是,在起实质性作用的时候和地方,货币在企业和非盈利机构中仍然是起着相当消极的作用。科尔内为了说明在企业和非盈利机构中,货币供给会被动地调节到适应货币需求的程度,首先分析了企业的短期资金来源。社会主义企业的短期资金并不全是企业的自有资金,很大部分是信贷资金。在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中,拨给企业短期信贷的制度是“软的”,实际上,短期信贷的总供给总是能被动地满足企业的信贷需求。这表现为:①企业极少因为缺乏资金而无法购买它需要而又愿意购买的某种投入。如果企业能弄到它所需要的东西,它总是能得到必要的资金。②企业之间信贷的迅猛增长。如果买方企业缺少资金,它就会对卖方企业延期支付,形成“拖欠”。如果银行实行紧缩政策,坚持信贷的计划供给,企业就会通过忍受相互间的负债来自我帮助,其结果导致更严重的“拖欠”。③企业不会发生全面无力偿还债券或破产的现象。如果企业暂时无偿还能力,银行就不得不增加贷款,以防企业破产。

家庭的支出一般取决于家庭的收入和它所支配的货币数量。家庭预算约束是硬的(β=0,或几乎等于零)。家庭内的货币是积极货币,它的作用是完全积极的。

上一篇:中性货币 下一篇:消极货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