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犯死罪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浙江古籍出版社《中华古文明史辞典》第101页(194字)

亦称“杂死”。

古代法律对部分死罪的称呼。始见于唐律,指十恶、故杀人、反逆缘坐、监守内奸、盗、略人、受财枉法中死罪者以外的死罪。

即一般死罪,涉及的面较广。明清绝大多数死罪是真死,杂犯死罪只是个别影响不太严重的死罪,如盗内府财物、军民冲入车驾仪仗等计十三条。杂犯死罪的不立决,须监候待朝审、秋审,或可准徒刑五年,或可适用赎刑,处理较真死为轻。

上一篇:死刑 下一篇:中华古文明史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