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钞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浙江古籍出版社《中华古文明史辞典》第159页(387字)

元时的纸币。

金贞元二年(1154),仿宋四川交子法,设交钞库,发行交钞。分大钞(一、二、三、五、十贯)和小钞(一百、二百、三百、五百、七百文),原定七年为界,期满换新。大定二十九年(1189),改为永久通用,不能兑现。

又因不断贬值,时常更换钞名,如贞祐宝券、兴定宝泉、元光珍货等。

金末,已成废纸,民间交易复用银子。蒙古窝阔台汗八年(1236),始行交钞。

蒙哥汗三年(1253)设交钞提举司。中统元年(1260),正式发行中统钞。

一种为中统元宝交钞,又名丝钞,以丝为本位,以两为单位,丝钞二两,值银一两;一种为中统元宝宝钞,又名银钞,以银为本位。

同时禁止金银和铜钱流通。交钞不限年月、地域通用。各路设交钞库,亦称行用库,为兑换机构。

后钞法屡变。至正十年(1350),发行至正交钞,滥印滥发,敝如废纸。各地皆以银钱或货物相交易。

上一篇:会子 下一篇:中华古文明史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