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戏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浙江古籍出版社《中华古文明史辞典》第200页(367字)

亦称戏文、南曲、永嘉杂剧、温州杂剧。

古代戏曲表演形式。北宋宣和以后至南宋绍熙年间,由永嘉(今浙江温州)地区村坊歌舞小戏演变形成。初戏剧结构简单粗糙,脚色仅三、四个。南宋时,进入城市,吸收传统与北杂剧艺术成就,形成以生、旦为主的表演体制,脚色行当增至生、旦、净、丑、外、末、贴七种。结构上采取分场形式,开场戏概述剧情与主题,正戏自第二场始。生、旦正剧之间,穿插净、末、丑插科打诨情节。

与北杂剧一样,用歌、舞、念白塑造人物,但南戏各行脚色皆可演唱,形式更为灵活,有利于戏曲艺术综合发展与舞台演出。其戏曲音乐除取材当地民歌,并利用流行的宋代词体歌曲,又吸取大曲、诸宫调等传统成份,风格多样。元灭南宋后,全国统一,南北曲交流加速,南戏更多地采用南北合套的套曲,成为中国古代戏曲最早的成熟形式。

上一篇:传奇 下一篇:皮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