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浙江古籍出版社《中华古文明史辞典》第304页(272字)
唐代宫廷乐舞分立部伎、坐部伎两类。
立部伎创始于高宗时,玄宗时加以整理创新。乐者、舞者皆立于堂下庭院广场表演。伴奏乐器有鼓、金钲(锣)等。
舞者从六十四至一百八十人不等。
音量广,规模宏大,场面豪华。有《安乐》、《太平乐》、《破阵乐》、《庆善乐》、《大定乐》、《上元乐》、《圣寿乐》、《光圣乐》等八部。
艺术水平不及坐部伎,但高于雅乐。朝会宴享时,排于坐部伎之后演出。
因节目众多,每次由皇帝钦点部分演出。
其乐舞体制散见于唐代正史乐志与《通典》等书。今人王克芬已整理制表,见《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