觱篥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浙江古籍出版社《中华古文明史辞典》第305页(194字)

又名筚篥、悲栗、笳管。

古代吹管乐器。以竹为管,上开八孔,前七后一,管口插芦苇哨子。

起源于西域龟兹(今新疆库车东),牧时用。西汉时,传入中原。

隋唐时,宫廷九部乐、十部乐中多见使用,民间亦有李龟年等一批善吹者。入宋,又称风管、头管,教坊大乐中常用于独奏或领奏,杂剧中则用为伴奏。

明时,寺庙唱颂亦用之。清时,通称管、管子,尤为北方民众所喜爱。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