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浙江古籍出版社《中华古文明史辞典》第322页(219字)
为提取盐卤水,至迟到汉代已有深井钻凿技术的发明。
一般均为大口井,井口周长有达四丈,井深达八十丈者。北宋庆历、皇祐年间,四川改大口井为小口井,称卓筒井。它用圜刃凿地如碗大,代替铁锹挖土;用巨竹去节,套接成井筒,以熟牛皮作活塞阀门,借助井卤张力和卤筒压力,作为吸卤器。这一改革,是中国钻井史上划时代的工艺革新。
从明末到清中叶,井深迅速发展到二三百丈。清末,达到三百二十丈,成为名副其实的深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