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浙江古籍出版社《中华古文明史辞典》第361页(314字)

又称“端五”、“端阳”、“重五”、“重午”。

民间传统节日,在农历五月五日。相传屈原于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而死,后人于此日以竹筒盛米投水以祭。

近人闻一多认为端午最早起源于吴、越图腾部族的图腾祭,是龙的节日。为求龙保护,举行祭祀,把食物装于竹筒,或裹在树叶里,投到水中,供献龙图腾。同时还要在河面作刻划为龙形的独木舟竞渡,为图腾神和人们自己取乐。后人为纪念屈原,便将两者联系起来。又有吃粽子、赛龙舟、悬艾诸俗。宋以后端午多饮雄黄酒,或以菖蒲浸酒而饮,明时又尚朱砂酒,皆有解毒去邪之意。

又戴五色丝,孩童或系于脖项、手腕、足颈,谓之“长命缕”、“健索”、“百岁索”。

另有斗百草、赠扇诸俗。

上一篇:寒食节 下一篇:六月六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