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浙江古籍出版社《中华古文明史辞典》第388页(209字)
节令食品。
东汉时即有记载,称角黍,以有尖角和以黍米为原料而得名。以竹叶或苇叶等将米包住,扎成三角锥体或其他形状,米内有枣、糖、栗子、肉或其他佐味品,煮熟后食用。
唐宋之际名目渐多,有角粽、锥粽、九子粽等。有馅的粽子,始于宋代。
明代有艾香粽(以艾叶浸米而成)。清宫中有奶子粽(由奶酪浸米而成)等。
南北朝时,既可在端午吃,也可在夏至吃。后为纪念屈原,遂作为端午节中应时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