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武-宗毁佛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浙江古籍出版社《中华古文明史辞典》第419页(657字)

亦称三武一宗法难。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北周武帝宇文邕、唐武宗李炎、后周世宗柴荣发动的毁佛事件的合称。(1)北魏建国以来,佛法受崇拜,太武帝即位初亦敬重沙门。但寺院经济过分膨胀,政治势力相应发展,影响世俗政权统治,同时佛道之间斗争亦趋激化,故司徒崔浩常于太武帝前诽毁佛法。太平真君三年(442),太武帝登坛,接受道士寇谦之所予符箓,正式信奉道教。五年,诏禁私养沙门,杀僧人首领。七年,以长安僧人私藏武器,暗行淫乱,乃纳崔浩言,大禁佛教,坑杀僧人,焚毁经像塔寺。

及文成帝即位,佛法又得恢复。(2)北周时,武帝亦循例事佛。

但寺僧日多,国库收入锐减。武帝受道士张宾、还俗沙门卫元嵩影响,有崇道思想,更欲以儒治国,曾亲讲《礼记》,七次召集百官和尚、道士辩论儒、释、道三教先后。

建德三年(574),诏禁佛道二教,经像悉毁,沙门、道士还俗,寺观财产散给臣下,塔庙赐予王公。六年,灭北齐,于齐境内亦推行禁佛令。

北方寺院经像几乎扫地悉尽,僧众多逃奔江南。后宣帝、静帝继位,佛法又兴。(3)唐会昌五年(845),武宗诏令毁佛(参见“会昌毁佛”)。

但当时藩镇权重,毁佛令未畅行全国。

宣宗即位后,又复佛法。但佛教元气已大伤,无力复振。(4)五代时,北方兵革未息,佛门管理松弛,僧尼浮滥,朝廷赋税、兵役皆受影响。后周显德二年(955),世宗诏整饬寺院,计废寺三千余所。

禁私度僧尼,男女出家者须申请并经考试合格,祠部方给度牒,故僧尼写籍者仅剩六万余人。又没收民间铜佛像以铸钱,北方佛教因此衰落。

上一篇:长社之战 下一篇:侯景之乱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