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利坦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社会历史观大辞典》第68页(645字)

【生卒】:1882—1973

【介绍】:

法国天主教哲学家,新托斯主义的主要代表。

1906年由新教徒改信天主教,以后一直从事研究和讲授新托马斯主义学说的工作。马利坦的各种论着有60多部,主要着作有:《柏格森哲学》(1913)、《艺术与经院哲学》(1920)、《哲学概论》(1930)、《完整的人道主义》(1936)、《从柏格森到托马斯·阿奎那》(1944)、《基督教与民主》(1945)、《存在和存在者)(1948)、《人与国家》(1953)、《道德哲学》(1960)等。马利坦的新托马斯主义竭力调和理性及信仰的矛盾。

他承认认识有感性和理性之分,前者是对个别形态的认识,后者是对事物普遍意义的认识,但他否认概念来源于感觉材料,认为它来源于上帝赐于人的“理智之光”,即“人天赋的精神性灵魂”。

他还认为,依靠理智只能达到现象界的真理,而对于最高的绝对真理只能靠超自然的手段(信仰和神秘经验)来把握。马利坦的社会历史观是以神为中心的人道主义。

他认为,西方社会的衰落和危机说明以经济为中心和以人为中心的人道主义已经破产。它们只见物质,不见精神,只见人,不见神,其根源在于对上帝失去了信仰。

因此,要拯救人类,就要提倡一种新的基督教文化,特别是提倡以神为中心的人道主义,在对神的崇拜中,使人的人格完美,使人爱他人。改造社会的良方就是“使福音的酵素和灵感透入世俗生活的结构”、“使世间神圣化”,以基督教人格主义的民主主义来代替唯物主义的、个人主义的文化。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