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产阶级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社会历史观大辞典》第118页(946字)

亦称“中等资产阶级”。

指殖民地半殖民地和民族独立国家同帝国主义联系较少的资产阶级。在中国,主要是指民族资产阶级。在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国家里,有两种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前者是这些国家的中等资产阶级,后者是大资产阶级。

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实际上是中国城乡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代表,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但在外国资本主义操纵中国经济命脉的条件下,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

“一方面——参加革命的可能性,又一方面——对革命敌人的妥协性,这就是中国资产阶级‘一身而二任焉’的两面性”(《毛泽东选集》第635页)。民族资产阶级的领袖、中国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代封建王朝,但终因对革命敌人的妥协而失败。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民族资产阶级曾经参加了1924年到1927年的国内革命战争。

1927年以后又附和于蒋介石的反动政治集团,乞求得到保护,但最终只得到破产和半破产的结果。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在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下,它们态度逐渐改变,参加到人民民主革命的统一战线中来。中国革命的实践证明,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民族资产阶级不能充当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但可以成为革命的同盟军。

所以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产阶级坚持又联合又斗争的统一战线策略,对其妥协性和不坚定性进行斗争和批判。直到解放战争初期,民族资产阶级的一部分代表人物仍然幻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和国民党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之外寻求所谓的第三条道路,企图在中国建立英美式的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人民革命的胜利,使得这种幻想归于破灭。

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国内的主要矛盾变成民族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之间的矛盾。

中国共产党采取团结与斗争相结合的策略,把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作为人民内部矛盾加以处理。对民族资本主义采取限制、利用和改造的方针,实行赎买政策,通过国家资本主义这一中介环节,把资本主义企业改造成为全民所有制的社会主义企业,对民族资产阶级进行团结、教育、改造,使他们由剥削者变成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作为阶级的民族资产阶级在我国已不存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