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宗教的“五性”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社会历史观大辞典》第118页(1110字)
现阶段中国宗教的主要表现和根本的特点。
“五性”即长期性、复杂性、群众性、民族性和国际性。具体说来:(1)长期性。
在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尽管宗教存在的阶级根源已基本消除,但其存在的社会根源和人们的认识与心理上的根源却依然存在。
这主要是因为,人们物质生活的改善和科学文化的提高,仍须经过长期的努力;贫困与落后,旧社会遗留下来的一切旧东西也不可能在短时期内消除;社会主义在实践过程中,亦难免发生某些失误或遇到某些难以抗拒的自然灾害,使社会主义事业受到暂时的挫折,给人民群众造成不同程度的困苦;加之我国社会处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之中,国际交往中的种种外来宗教影响也再所难免。
另外,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与文化需求与社会还无力完全满足这些需求的矛盾依然存在,因而祈求借助超自然的力量来满足这种欲望和要求,也会在某些人中形成宗教心理。这就决定了在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宗教仍将长期存在。
(2)复杂性。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式,同时又是一种社会组织。
因此,宗教问题不仅仅是个信仰问题,而且又往往同政治问题,社会经济制度联系在一起,涉及到民族关系,群众关系,阶级关系,国际关系。今天,一定范围内的阶级斗争和复杂的国际环境,对我国的宗教仍有影响。
另外,宗教本身也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宗教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宗教的教义、教规、礼仪、组织各不相同,就是在同一宗教内,由于历史和社会的原因,也形成了不同的教派。宗教思想的庞杂,教派的繁多,教徒的多层次,也是复杂性的一个重要表现。
(3)群众性。我国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世界三大宗教,道教及各少数民族宗教,都拥有大量的信仰者。在我国总人口中,信教群众所占的比重虽然不大,但绝对数字已有几千万人。
这么多的人信教,无疑是一个群众问题。(4)民族性。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信教群众在少数民族人口中所占比例较高,有些民族基本上是全民信教,如回、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塔尔、乌孜别克、塔吉克、东乡、撒拉、保安等10个民族广泛信仰伊斯兰教;苗、瑶、彝等民族中有相当一部分群众信仰萨满教。在这些民族中,宗教信仰与民族感情、风俗习惯往往融为一体,宗教被视为民族的文化核心和道德规范。
因此,我国的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是交织在一起的。(5)国际性。宗教是人类社会的产物,是一种国际现象。目前全世界信仰各种宗教的人数约有26亿左右,占全世界总人口的60%以上。
在我国影响较大的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也都是世界性的宗教。因此,宗教问题具有国际性。了解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宗教的“五性”既有利于人们正确的认识和对待宗教问题,也有利于人们深刻的理解和执行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