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运动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社会历史观大辞典》第138页(1319字)

14至16世纪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发起的一场思想、文化解放运动。

“文艺复兴”一词源于法文renaitre,原意为“再生”。意大利艺术家瓦萨里所着《绘画、雕刻、建筑名人传》中,始用“再生”一词来概括这个时期的文艺活动的特点,此后的资产阶级史学家基本上承袭这一概念,认为文艺在希腊、罗时期曾高度繁荣,而到中世纪时却逐渐衰败了。直到此时才获“再生”与“复兴”,因而得名。事实上,此时的思想、文化运动并非古典文化的简单恢复,而是新兴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方面反封建斗争的反映,故此名称并没有“把这个时代充分地表达出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44页)。

在当时的欧洲,一方面统治者为了维护和巩固自己的封建政权,以天主教会为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鼓吹神高于一切,人是渺小的,人们一出生就满身罪孽,只能听任神的摆布,自己不能有所作为;人们不必有什么欲求,只要给神当一个温顺的奴仆,死后才能升入“天堂”,并得到“来世”的幸福。以此来束缚人们的智慧和创造力,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进步。另一方面,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因素的萌芽,资本原始积累的增加,特别是新航路的开辟,新兴的资产阶级为了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迫切要求打破封建束缚。但由于当时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尚弱,在文化上还打不出自己阶级的旗帜。为了同传统的、强大的封建势力相抗衡,他们只好以复兴希腊和罗巴古典文化相号召,力图从古希腊和罗马文化中,寻找可以用来反对教会和神学的武器,并从中吸取养料,建立资产阶级的新思想、新文化。

“文艺复兴”运动最初始于14到15世纪的意大利,以后扩展到法、德、英、西班牙等国。

进入16世纪,达到了全盛时期。“人文主义”是当时的主要思潮,其代表人物有彼特拉克、薄伽丘等,他们针对中世纪神学以神为中心,贬低人的地拉、蔑视世俗生活、提倡禁欲主义等观点,提出了以人为中心的思想,竭力强调和颂扬人的价值,要求尊重“人性”、“人的尊严”、人的“自由意志”,主张“顺从你的意欲而行”,重视“人的现实幸福生活”,猛烈抨击宗教宣扬的禁欲主义,提倡世俗教育和科学知识,反对神学和教会的绝对统治。

自然科学和唯物主义思潮的代表人物有哥白尼、伽利略、布鲁诺等。他们提出了具有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因素的哲学思想,强调经验和理性的作用,重视对自然科学的研究,并有许多重大科学发现。

如哥白尼的日新说,对几千年来上帝创造世界的宗教传说以致命打击;伽利略在数学、物理学方面的贡献,使人们对宇宙有了新的认识。达·芬奇、拉裴尔等的作品用世俗的眼光和手法,剥去了神的神秘外衣,注进了人间的喜怒哀乐,洋溢着热爱自然、热爱人生和创造英雄业绩的战斗热情。宗教改革的代表人物马丁·路德、加尔文等,反对传统的教会特权和繁琐的宗教仪式,主张建立廉价教会。由于各国的社会和历史条件不同,“文艺复兴”运动在各国都有自己的特征。文艺复兴是人类文明史上一次重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极大地动摇了欧洲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天主教会,使人们的思想从封建愚昧和宗教神学的长期禁锢和束缚下开始获得解放,从而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舆论准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