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人文主义历史观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社会历史观大辞典》第140页(1002字)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历史思想的统称,其总的特点在于以此岸取代彼岸,以人道取代神道,以历史事实取代神话传说,以个体的、民族的观点取代视希伯莱人(犹太人)历史和教会历史为世界史中心的观点,以提供历史借鉴取代为上帝提供见证。
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为N.马基雅维利和J.博丹(1530-1596)。
最先在历史学领域提出人文主义观点的思想家是曾经担任过教皇秘书和佛罗伦萨共和国行政长官的L.布鲁尼(1369-1444),在他的史学着作中,他摈弃了一切虚妄的神话传说,完全从历史事实出发立论。他认为历史应当记载“人事”,探求社会现象的因果关系,供人们借鉴。这一难能可贵的思想为他的同胞马基雅维利所继承。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等着名着作中,抛弃了一切神话传说的影响,完全根据历史事实来研究历史。他把自私自利、趋利避害这种永恒不变的人性看作历史具有相似性的基础,力图从中发现和总结出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为统治者进行统治提供借鉴。他意识到历史中存在着必然性,并把它称之为“命运”。他反对屈从于命运无所作为,主张制命运而用之。他反对把应当与现实混为一谈,认为一切行动要从现实出发,在现实中为了目的可以不惜采取一切手段,包括最卑劣的手段。
法国政治理论家博丹在他的《理解历史的方法》一书中,力图揭示自然与历史发展的关系。他认为,不同的气候和地理环境对各民族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进而影响到国家形式和历史的发展。例如南方气候炎热,人们有才智而缺少精力,适宜于从事科学;北方气候寒冷,人们体质强壮而缺少才智,适宜于从事工业和军事;中部地区气候温和,人们的体质和才智均居中等,适宜于从事政治和商业。
这样,统治这些民族的方式也就必然不同。博丹的这一观点成为孟德斯鸠等人的“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先声。
此外,博丹还在此基础上把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依次划分为东方各民族、地中海沿岸诸国、北欧诸国分别占优势地位的三个阶段,把历史的发展看作是一个进步的过程。
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社会历史观从人、从历史事实出支,力图探求历史规律性,把社会历史视为一个进步过程,这些因素为在启蒙运动中诞生的历史哲学所继承,成为人类思想宝库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