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效益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社会历史观大辞典》第158页(1097字)

表示社会物质生产过程或自然物质生产过程产生的生态环境质量(及其变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社会效用。

如果生态环境的状况是对人有益的,称为生态正效益,如良好健全的生态结构,主要是指地球上生命维持系统和生物物种多样性得到保护,基本生态过程得到维护或改善,这是人类的生存、享受和发展所必须的;如果生态环境的状况是对人有害的,称为生态负效益,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这是人类社会要努力避免的。

生态效益的特点是:(1)它来源于两种过程,一是人类社会实践,二是自然生态过程。

人类社会实践,主要是指物质生产活动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在这里生态效益概念表示,在生态活动中以人类劳动的最小费用或生态资源的最小消耗获得最大的有益生态效果。它由生态活动的合理性决定,依赖于进行生态活动的社会组织形式、人类提出的生态活动的目标(价值观念)以及生态活动的中介工具(人的科学知识水平和技术工艺水平)等。自然生态过程,是指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生产和再生产的过程。

这是生产力的自然成分。它属于物质生产领域,是由生命活动和其他自然过程完成的。例如,自然生态过程生产的清新的空气,清洁的水,肥沃的土壤,茂密的森林,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等。

虽然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活动在越来越广泛和深刻的程度上参与自然生态过程,已使社会经济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交织在一起;但是,人类活动没有代替自然力,没有取代自然过程,自然过程作为物质生产过程产生使用价值,仍然是生态效益生产的重要方面。(2)生态效益是一个综合概念,它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层次分析。从生态因素的尺度,以人为主体的生态包括环境因素(物理、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它们作为资源而具有社会效用;从空间尺度,生态效益又分为全球性的、区域性的和地区性的,等等,整个生物圈的生态效益是不同层次不同区域的生态效益的综合,或者不同生态因素的效益的综合,它具有整体的综合效应。

(3)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比较,在时间上更着重于长远目标,注意子孙后代的利益;在空间上更着重于全球目标,注意全球生物圈的整体效益;在满足人的需要的程度上,人类活动应限制在生态许可的范围内,如对可再生自然资源的开发不超过它的再生能力,不致造成生态效益基础的破坏;此外,生态效益的表现具有滞后性,有的要经过较长时间的积累才表现出来,但生态效益的损失有许多是永久性的、不可逆转的,例如土地沙漠化一旦形成,要恢复土地生产力是非常困难的,物种更灭绝造成生物遗传资源的损失是不可逆转的。因此,生态效益对于人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长期性和全局的影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