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大工业分工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社会历史观大辞典》第201页(1113字)

以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生产为基础的分工,是资本主义分工的最完备形态。

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是广泛使用机械化劳动代替手工劳动的资本主义工业。从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过渡到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在英国,是在18世纪到19世纪经过产业革命完成的,随后在欧洲大陆及其他地区,也逐渐完成了这个过渡。机器大工业的分工与工场手工业分工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机器大工业的分工以工场手工业的分工为前提。首先,从客体方面看,工场手工业分工使劳动工具分化、简单化、专门化、多样化,创造了机器产生的物质条件。因为机器就是由许多简单的专门工具结合而成的。其次,从主体方面看,机器大工业分工的显着特点之一,是把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或把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劳动和以脑力劳动为主的劳动分配给不同的人承担,这个显着特点也是在工场手工业分工中蕴育的。

机器大工业分工具有不同于工场手工业分工的特点:(1)在工场手工业中分成几个操作顺序进行的过程,在机器大工业中被一台由各种工具结合而成的工作机来完成。

(2)在工场手工业中,单个的或成组的工人,必须用自己的手工工具来完成每一个特殊的局部过程。

而在机器生产中,这个主观的分工原则消失了。

在这里,整个过程是客观地按其本身的性质分解为各个组成阶段,每个局部过程如何与其他局部过程结合的问题,由力学、化学等在技术上的应用来解决。(3)在工场手工业中,各个局部工人的依次操作,造成互相衔接的各个特殊生产过程的间断。

而在发达的大机器生产中,起支配作用的则是各个特殊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在机器体系中,各种局部工人的结合被各个局部工作机的结合所代替,各种既有间断又互相衔接的生产过程,被各个局部工作机所组成的连续不断的生产过程所代替。(4)在工场手工业中,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工人的技巧的熟练程度,工人对提高自己的劳动技巧很关心,而在大机器生产中,由于手工工具的效率转移到机器的构造方面去,操纵机器只要有平均的技术水平就可以了,因而工人不再注意提高自己的劳动技巧,从而使工人在技术熟练程度上的等级差别消失,被年龄和性别上的差别所代替。(5)在工场手工业中,是工人利用工具,支配工具;而在机器工厂中,则是工人服从机器,机器支配工人。

在前一种场合,劳动资料的运动从工人出发;在后一种场合,则是工人随着劳动资料运动。在手工业工场中,工人是一个活机构(即由工人组成的整体)的肢体;在机器工厂中,死机构(机器)独立于工人而存在,工人被当作活的附属物并入死机构,工人的劳动单调无味,劳动时间延长,劳动强度加大。

上一篇:机械决定论 下一篇:地理环境决定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