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意识的两种基本形式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社会历史观大辞典》第308页(1215字)

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

亦称社会意识的两个基本层次。作为社会意识的两种基本形式,社会心理与社会意识形式主要是根据它们对社会存在反映的不同层次来区分的。社会心理是社会意识的低级层次,是特定时代、特定民族、特定社会集团(在阶级社会里包括特定阶级)或其他特定环境中的人们在日常生活和交往中的自发形成的、没有经过系统加工的、不定型的社会意识,包括人们的情感、情绪、愿望、要求、意志、动机、风俗习惯、风尚潮流、审美趣味等等,并通过它们表现出来。社会意识形式是社会意识的高级层次,是经过各种专门家系统加工自觉建立起来的、比较定型的社会意识,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文学艺术、宗教、科学和哲学等具体形式。

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和相互渗透。一般说来,社会心理为各种社会意识具体形式的形成和发展提供思想素材,从这个意义上说,在社会意识范围之内它是社会意识形式的基础和思想来源之一;另一方面,作为社会意识高级层次的社会意识形式则是在一定社会心理的思想素材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这是对一定社会心理所提供的素材的加工、提炼、概括和升华,同时又反过来给社会心理以重要影响,对社会心理的形成与发展变化起一定的导向作用。

社会心理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它是一定社会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的反映;同时,社会心理又对社会意识诸种形式产生重要的影响。社会心理是社会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与社会意识形式之间的中介。社会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决定人们的社会心理并通过社会心理进而影响社会意识形式;另一方面,社会意识诸种形式又反过来给社会心理以这样或那样的影响并通过社会心理进而影响社会政治关系和经济关系,对社会生活起重要作用。在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俄国的普列汉诺夫第一个明确地将社会意识区分为社会心理和思想体系即社会意识形式这两个层次,并论证了社会心理与思想体系的关系。他把整个社会结构划分为五个基本层次:生产力、生产关系、政治制度、社会心理、思想体系,认为社会心理是生产关系,政治制度与思想体系之间的桥梁和中间环节。他强调了思想体系对置根于社会存在的社会心理的依赖关系,指出:“一切思想体系都有一个共同的根源,即某一时代的心理。”(《普列汉诺夫哲学着作选集》第3卷,第196页)因此,要想了解某一国家的思想史和艺术史,“只知道它的经济是不够的,必须知道如何从经济进而研究社会心理;对于社会心理若没有精细的研究与了解,思想体系的历史的唯物主义的解释根本就不可能”,“因此,社会心理学异常重要。甚至在法律和政治制度的历史中都必须估计到它,而在文学、艺术、哲学等学科的历史中,如果没有它,就一步也动不得。”(《普列汉诺夫哲学着作选集》第2卷,第272、273页)这些论述对于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意识理论都有一定的价值,但缺点是对思想体系给予社会心理的重要影响有所忽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