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载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社会历史观大辞典》第358页(1076字)
【生卒】:1020—1055
【介绍】:
字子原,凤翔郡县(今陕西眉县)横渠镇人,世称横渠先生。嘉进士,曾任丹州云岩县令。神宗时为崇文院秘书,后告退居家讲学。晚年任同知太常礼院,不满一载而退职,归家途中,病死临潼。理学创始人之一,为程颢、程颐的表叔。其所创立的学派称为关学。
青年时喜谈兵法、研究佛教、老子和庄子的着作,又求之于儒家“六经”。政治上与王安石都主张改革,但所谈“多不和”。王安石偏重发展生产,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张载则企图用恢复井田的办法缓和土地问题的矛盾。主张以《周礼》为蓝图,“复三代”为目标解决社会问题。认为“三代”之制主要有三条,即井田、封建(分封制)和肉刑。“井田而不封建,犹能养而不能教;封建而不井田,犹能教而不能养;封建、井田而不肉刊,犹能教养而不能使。”(《性理拾遗》)认为三种制度是相互为用、互相结合的,其中最重要的是井田,井田的优点是“均平”。说:“治天下不由井地,终无由得平。周道止是均平。”(《经学理窟·周礼》)曾有一个空想的井田制计划,这个计划没有触动封建制度的根本矛盾。
也不可能实现。主张恢复“三代”宗法及宗子制度。
认为“管摄天下人心,收宗族,厚风俗,使人不忘本,须是明谱系世族与立宗子法。宗法不立,则人不知统系来处。
”)《经学理窟·宗法》)说:“宗子之法不立,则朝廷无世臣……宗法不立,既死逐族散,其家不传。宗地若立,则人人各知来处,朝廷大有所益。
”(《经学理窟·宗法》)在其着作《西铬》中,继承儒家典藉《礼运》、《周礼》中的“大同”、“宗法”思想,设计了“天下一家,中国一人”,“自有等级之别”的、宗法的封建专制主义社会的理想蓝图。提出“乾称父,坤称母”,“民吾同胞,物吾与也”(《西铭》)的社会理想,肯定封建等级差别,封建大一统宗法制度的合理性。
提出“大君者,吾父母宗子;其大臣,宗子之家相也。”(《西铭》)声称人人都是天地所生,君主是天地的长子,大臣是协助长子管理天地之业的“家相”。对老年长辈的尊敬就是尊敬天地之长,对孤儿幼儿的慈爱就是慈爱天地之幼。圣人是与天地合德者,贤人是天地之秀者。
凡天下病苦、残疾人的都是我的兄弟,应给予同情和抚育。但又说:“富贵福泽,将厚吾之生也;贪贱忧戚,庸玉汝于成也。存,吾顺事;没吾宁也。”(《西铭》)提倡乐天安命的封建道德思想。
在哲学世界观上主张“气一元论”的唯物主义观点。其唯物主义的气一元论和辩证法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有杰出贡献。
着作有《西铭》、《经学理窟》、《正蒙》、《易说》等,编入《张子全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