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创造历史论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社会历史观大辞典》第361页(1126字)

主张少数杰出人物创造历史、决定历史发展的唯心主义的历史理论观。

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唯心主义在历史观方面占据着绝对统治地位。它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观点出发,不承认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创造历史的基本活动,因而不承认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广大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相反,认为个别杰出人物,如帝、王、将、相和杰出的思想家等,才是历史的主宰;人民群众不过是消极的、被动的“情性物质”。英雄创造历史论,有两种基本形式:一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认为英雄人物的主观意志,精神是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如唯志意论。这种理论观夸大英雄豪杰、帝王将相、天才人物的作用,认为他们的智慧、意志和才能可以随心所欲地左右历史发展进程。尼采提出“超人的权力意志论”,认为“统治和奴役的意志是决定一切的力量”,“可以使千万年的历史生色”。中国近代史上的梁启超也是较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英雄创造历史论者。

他说:“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无历史,舍豪杰无世界”。

而英雄之所以决定历史和世界,即在于他的精神意识或心理。

他说:“大人物心理之动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二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英雄创造历史论,表现为宿命论。

这种理论认为,历史的发展取决于某种神或客观精神。它否认人的一切能动创造作用,主张“命运”;或把人类历史过程的一切方面看成是预先就包含于“绝对观念”之中,历史的发展不过是“绝对观念”的自我展开,宿命论反对任何改变现状的积极努力,认为即使努力也是徒劳无益的。

上述主观唯心主义的唯意志论与客观唯心主义的宿命论,具有以下共同点:①否定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都是从意识或精神寻找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动因。

虽然精神、个人意志和动机在历史发展中有一定作用,但英雄创造历史论者,一不懂得决定精神、个人意志背后的物质根源,二不适当地夸大了精神和个人意志的作用。

②否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虽然少数英雄创造历史论者也论及群众的历史作用,但并不认为群众对历史发展能起决定性作用。更多的人则把人民群众看作是历史发展中的消极因素。英雄史观长期存在有其根源:①历史根源。

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在唯物史观创立以前,社会发展的物质原因,尚未充分显露出来,因而人们从个人、从精神或从个人动机寻找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也就难于避免。②阶级根源。

在阶级社会里,在政治舞台上活动的主要是帝王将相和英雄豪杰等显赫人物,他们的作用往往表现十分明显,易于被人们发觉;而广大劳动群众平时从事的是默默无闻的繁重生产劳动,他们的作用不易显露出来。即使在革命风暴来临时,他们显示了巨大的威力,但由于剥削阶级的偏见而遭到埋没。

这样就导致把杰出人物当作历史主宰的唯心史观。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