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社会历史观大辞典》第447页(1229字)

自然界、社会、思想领域所发生的深刻质变,如工业革命、科技革命、文化革命、哲学革命等。

革命是事物由旧质向新质飞跃的必然环节,因此,它在事物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革命”一词始见于中国古籍《周易》:“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

”古代中国以王者受命于天,把王者易姓、改朝换代称为革命。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家把革命概念同政权的更新联系起来;认为革命是以政治权力的根本变革为中心的社会大变动,但他们对革命实质的解释大多数是唯心主义的。革命范畴广泛地用指社会革命。

社会革命是进步阶级推翻反动的阶级统治,用先进的社会制度代替腐朽的社会制度的重大变革。

与进化和改良不同,革命是质的飞跃,是社会渐近发展的中断。革命是历史发展的火车头。革命是阶级斗争的最高表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它的根源在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当旧的生产关系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旧的上层建筑维护旧的经济基础,阻碍社会前进时,必然引起各种社会矛盾特别是阶级矛盾尖锐化,导致社会革命的发生。革命的爆发和胜利需要具备主、客观条件。

主观条件是社会中的革命阶级觉悟和组织程度的大大提高,形成革命的领导核心,能够发动足以摧毁反动统治的强大革命力量。主观条件成熟的集中表现为无产阶级政党的成熟。

革命的客观条件是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发展所导致的全国危机,由此造成革命形势。革命的首要问题是分清敌友,明确革命的对象和联合的对象。

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政治斗争在社会革命中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国家政权从反动统治阶级手中转移到革命阶级手里,是革命重要的、基本的标志。

依据社会革命的性质以及由此决定的革命对象、任务和动力不同,社会革命可区分为不同的类型:反对奴隶主阶级的新兴地主阶级革命,包括奴隶起义和奴隶暴动;反对封建地主阶级的资产阶革命,包括农民革命和农民战争;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深刻、最广泛、最彻底的革命,它是彻底消灭一切私有制、一切剥削制度和阶级差别,最终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的革命。在剥削阶级已被消灭的社会主义社会以及向共产主义转变过程中,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还要进行不断的改革。

这种改革在一定的意义上也是革命,但已不是原来意义上的革命。

社会革命形式多种多样,通常采取打碎反动统治阶级的国家机器的暴力革命形式。

社会革命在特定的条件下也可能采取和平发展的形式。无产阶级在争取社会主义胜利过程中,采取何种革命形式,取决于具体的历史条件和客观的革命形势。克思主义十分重视革命的伟大作用,但并不一般地反对改良,而是把改良看作革命的副产品和辅助方法。在革命时机尚未成熟时,无产阶级通过改良为革命积蓄力量,利用改良为无产阶级的总目标服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