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学派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山东人民出版社《简明经济百科辞典》第864页(489字)

当代西方经济学的一个流派。

其主要成员在经济理论方面都重视货币理论的研究和坚持经济自由主义思想,他们大都在美国芝加哥大学任教,因此得名。芝加哥学派的发展分两个阶段:在30年代前后,主要以奈特、西蒙斯、瓦伊纳为代表;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以哈耶克、施蒂格勒、弗里德曼等为主要代表。这个学派以反对凯恩斯主义、鼓吹“自由放任”和市场竞争而闻名。

他们认为市场价格机制的自发调节作用,有使资本主义经济趋向均衡的自然趋势,并能使生产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因此,政府干预只会干扰市场的这种调节作用,加剧资本主义经济的动乱。尽管芝加哥学派成员在具体政策主张方面各有不同,但他们都对19世纪庸俗经济学的传统持肯定态度,尤其强调承袭歇尔的价值论和分配论。在30年代初期,他们大都赞成赤字财政政策,以解决大量失业问题。战后,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这一学派的主要成员又都主张实行唯一的货币政策,即把货币供应量的年增长率,长期地固定在同预计的经济发展速度大体一致的水平上。

这一学派虽与凯恩斯学派在理论和政策主张方面差异较大,但在维护垄断资本统治方面却是一致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