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际效用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经济科学出版社《政治经济学大辞典》第358页(2773字)
西方经济学家在分析消费问题和解释价值决定时常用的一个概念。
它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增加一个单位商品或者劳务的消费所得到的增加的效用量或增加的满足,也就是每增加一个单位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所得到的总效用增量。西方经济学家认为,效用是商品或劳务存在于消费者心目中的满足欲望或需要的能力。它表示商品或劳务同消费者的愉快或痛苦之间的关系。换句话说,效用是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或劳务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一种商品或劳务对消费者是否有效用,取决于消费者对这种商品或劳务是否有欲望以及这种商品和劳务是否有满足消费者欲望的能力。关于效用的理论,H·高森、杰文斯、门格尔和瓦尔拉斯等边际效用学派创始人提出,效用可以用基数衡量,即以1个、2个、3个等效用单位计量,这种基数效用理论,后由英国的马歇尔加以发展和系统化。用基数衡量的效用,分为总效用和边际效用两种。总效用(total utility)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一定数量的商品或劳务所得到的效用总量或满足总和。
边际效用等于总效用的变化对商品消费量变化的比。即:边际效用=总效用的改变量/商品消费量的改变量。如果用Mu表示边际效用,用△μ与△Q分别表示总效用和商品消费量的改变量,则Mu=△μ/△Q。消费者购买一个单位的商品或劳务时,感到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满足或一定数量的效用;他购买第二个单位的商品或劳务时,感到获得的满足或效用有所增加;购买第三个单位时,满足或效用又有所增加;等等。
随着商品或劳务购买量的增加,总效用也增加。但是,每增加一个单位商品或劳务,消费者心理上会感到增加的满足或效用越来越小。
即随着商品和劳务消费量的增加,总效用的递减的速度增加。也就是说,随着消费量的增加,边际效用递减。
为了更形象、更具体地表述以上这些观点,西方经济学教科书中都列出效用表,并根据这一表格绘成曲线,以便让读者更直观地了解这一概念及其规律。在此,仅举一例加以说明。
消费者的效用表
在表中,某一商品的消费量从0增加到1时,消费者感到获得的满足或效用为10个单位。这时总效用从0增加到10,总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为10。
当消费量从1增加到2时,总效用从10增加到18,总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为8。以此类推。消费量达到5时,消费者的消费量达到饱和点。此后总效用不再增加,边际效用为0。
这时,消费者被认为已经达到饱和点。在微观经济学中只研究消费者到达饱和点之前的情况。根据效用表中的消费量、总效用和边际效用的数字,可以绘出消费者的总效用曲线(图1)和边际效用曲线(图2)。
在图1中,纵轴Tu表示总效用,横轴Q表示消费量。
总效用Tu随消费量增加而以递减的速度增加,达到消费饱和时,总效用不再增加,曲线为水平状。图2中纵轴Mu表示边际效用,横轴Q表示消费量。
边际效用曲线随消费量的增加而递减。效用表和效用曲线都表示了边际效用递减的趋势。
这一趋势就是所谓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指的是,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某一商品时,随着消费量的增加,该商品的边际效用或总效用增量趋于递减。
基数效用论者断言,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可以为内省法或心理实验所证实。从效用表和效用曲线可以看到边际效用和总效用之间存在着这样的关系:边际效用为正时,总效用增加,边际效用为0时,总效用最大。
西方经济学家除了运用边际效用概念分析消费者行为之外,还用这一概念解释商品价值的决定问题,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该商品对人们的边际效用决定的,边际效用大则商品的价值量大,边际效用小则商品的价值量小。这就是西方经济学中关于边际效用价值论的简要解释。
图1
图2
自从边际效用这一概念被提出后,它作为一种经济分析工具,在分析经济生活及市场经济的许多现象中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1)消费者在对不同的商品进行选择时,通常运用边际效用概念。
例如,一个消费者在进入市场时,他手头的货币总是有限的。他面临着不同的商品。
各种不同的商品的效用在消费者心目中形成先后次序和等级高低。消费者总是用手头的货币先购买对他来说边际效用最大的商品。
比如说,假定这时他家中没有粮食,粮食对他来说,效用最大,他就会先买粮食,剩下的钱再买其他商品。(2)消费者在对现期消费与未来消费进行选择时,通常需要运用边际效用概念。
一般来说,消费者手头的货币总是有限的。如果现期消费多了,未来消费就会减少;反之,如果现期消费少了,未来消费就会增加。
那么,消费者就会比较商品的现期的边际效用和未来的边际效用大小,进而把手头的货币作适当的分配,以便使自己得到尽可能大的边际效用。(3)对一定的资源进行利用时,通常需要运用边际效用概念。例如,只有一单位水时,作为饮料的边际效用最大;再增加一单位水时,可以考虑为洗脸、漱口用;再增加一单位水时,可以考虑洗衣服用。对这个消费者来说,随着水的效用递减,水的用途也就逐渐推广。
这种情况对于生产领域也是适用的。生产者在面临一定量的经济资源可供利用时,将根据边际效用的大小合理地配置该种经济资源于各种用途。
(4)在时间的分配上,通常也需要运用边际效用的概念。例如,晚上有业务时间3小时,如果某人认为这段时间用于学习效用最大,他将在晚上进修;如果认为现在需要增加收入,他将加班加点工作;如果他需要娱乐,那么他就会去看电视或进行别的娱乐活动。
如果每天晚上都有3小时,他将如何支配?这时,他将运用边际效用概念,把业余时间作适当的安排。总之,边际效用这一概念是西方经济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这个概念以及在此概念基础之上所形成的一整套理论为现代西方经济学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美]萨缪尔森,1982,《经济学》,商务印书馆。
[美]D·S·沃森等,1983,《价格理论及其应用》,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厉以宁等编着,1983,《现代西方经济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美]平狄克等,1997,《微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法]J·勒卡荣,1982,《微观经济分析》,江苏人民出版社。
[美]费朗茨,1993,《X效率:理论、论据和应用》,上海译文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