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学派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经济科学出版社《政治经济学大辞典》第688页(3477字)
瑞典学派也称北欧学派或斯德哥尔摩学派,形成于本世纪的20~30年代,该学派经济学家在分析方法、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上有着同一的学术渊源和共同的基本特色,他们又大都是瑞典籍的经济学家,因此,在经济学界人们称其为瑞典学派。
作为一个独立的派别,瑞典学派的早期理论研究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纳特·威克赛尔(Wicksell,Johan Gustaf Kunt)和古斯塔夫·卡塞尔(Cassel,Karl Gustav)。着名经济学家纳特·威克赛尔一般被认为是瑞典学派最重要的先驱者和奠基人。
20世纪30年代以后,瑞典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冈纳·缪尔达尔(Myrdal,Gunnar)、伊里克·林达尔(Lindahl,Erik)、伯特尔·奥林(Ohlin,Bertil)和伊里克·伦德堡(Lundberg,Erik Filip)。其中缪尔达尔和奥林分别为1974年与1977年的经济学诺贝尔奖获得者。60年代之后,阿萨·林德伯克(Lindbeck,Assar)成为瑞典学派的主要代表。
(1)瑞典学派经济学家经常采用一般均衡分析、总量分析和动态分析的方法。威克赛尔的货币理论就是采用了一般均衡的方法,他不仅考察产品市场的均衡,而且也考察了资产市场的均衡,他的货币均衡理论探讨了两个市场的同时均衡。后来,大多数其他瑞典学派的经济学家也都继承了威克赛尔的传统。除此之外,卡赛尔的相互依存理论和奥林的国际贸易理论所采用的也是一般均衡分析方法。他们的分析不是局限于单个市场的局部均衡,而是着眼于若干市场的共同均衡。
其次,瑞典学派采用总量分析方法,总量分析从总体上进行研究,它的对象是总的国民产量、总就业、总消费、总投资和总储蓄等总的经济变量。威克赛尔在他的货币均衡理论和经济周期理论中就是以总投资和总储蓄的均衡和失衡以及它们与一般利息率水平和一般物价水平的稳定与波动的关系作为考察对象的。
在威克赛尔的影响下,后来瑞典学派经济学家在进行微观的个量分析的同时,也注重宏观的总量分析。例如,缪尔达尔、林达尔、奥林和伦德堡等人在进行微观分析的同时,也注重分析国民总收入、总消费、总投资和总储蓄等经济总量的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且企图在考察总量的基础上找到经济周期的规律和企业生产、收入分配、政府税收与对外贸易等活动中带来规律性的内容。最后,瑞典学派提出了动态分析方法。动态问题首先是由威克赛尔提出来的,他试图建立一种动态经济理论,但是由于他采用比较静态分析方法去处理动态经济问题,结果未能如愿。
不过,尽管威克赛尔没有找到适用于动态经济分析的有效方法,然而他毕竟明确提出了动态经济问题,这便激发了他的后继者沿着他所指出的方向继续进行探索。
(2)在相当长的时期里,西方经济学一直是将货币理论和其他经济理论分割开来,沿着两条不同的线索分别进行探索,并形成了货币论与与价值论相互脱节、自成体系的传统,这即是人们常说的所谓“两分法”。
威克赛尔首先发现了这一理论缺陷,他指出,货币并不像以往经济学家所说的那样仅仅是掩挡实物经济的一层面纱,而是深入到经济内部,并且对经济活动起着积极作用的经济成分。与此同时,威克赛尔接受了庞巴维克(Böhm-Bawerk,Eugen von)的资本利息理论,并且对它作了一些修改,从而形成了另外一套资本理论。威克赛尔所提出的资本理论的核心是资本积累及其对收入分配的影响,他对利息概念重新作了说明。威克赛尔着重考察了资本供求以及货币在资本供求中所起的媒介作用,并且在此基础上将利息率区分为货币利息率(即市场利息率)和自然利息率(即均衡利息率)两种,并且首次提出了货币中性或中性货币的概念。货币利息率是指金融市场上实际存在的利息率,而自然利息率是指资本的供给和需求两者相一致时出现的利息率。当货币利息率等于自然利息率,资本供求处于均衡状态,物价水平稳定不变时,经济处于货币均衡状态。
这时,货币的存在就像它不存在一样,它对于物价以及整个实物经济不发生影响,因此可以把这时的货币看成是中性的或将其称作为中性货币。货币利息率有可能不等于自然利息率,当两者不一致时,经济便发生扩张或收缩。只要货币利息率低于(高于)自然利息率,经济活动就会持续不断地以新的水平为起点向着更高(更低)的水平进一步扩张(收缩)。这种持续积累的扩张或收缩过程,就叫做“威克赛尔累积过程”。
继威克赛尔之后,缪尔达尔也将累积观念作为他的经济分析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他将“累积”观念作为均衡观念的对立面引进经济分析。
(3)卡塞尔的相互依存理论提出了这样的观点,国际间的经济贸易关系是以不同国家各自的平均物价水平之间的数量关系为基础的。
在正常的国际贸易环境中,任何两个国家之间的汇率是按照两国货币的购买力的比率来确定的,从而两国间的汇率等于两国的物价水平的比率。这一论述后人称其为“购买力平价说”。
奥林继承与发展了卡塞尔的这一学说,完成了瑞典学派的国际贸易理论。他认为,商品的供给和需求以及商品的价格是相互依存和相互决定的,生产要素的供给和需求及生产要素的价格也是相互依存和相互决定的,而且商品的价格和生产要素的价格之间也存在着同样的依存和决定关系。他认为,对于不同国家来说,各种生产要素的拥有量有丰缺多寡之别,因而使不同国家间的生产要素具有不同的相对价格,不同国家间商品相对价格的不同引起国际间的贸易,一个国家所出口的商品应该是这样的商品,即在它的生产过程中较多地使用本国供给充足从而价格低廉的生产要素,而应进口这样的商品,即在它的生产过程中较多地使用本国相对稀缺从而价格昂贵的生产要素。另外,奥林的国际贸易理论还增加了对于时间和空间因素的讨论,他着重考察了空间因素在国际贸易中所具有的重要性。
他将国际贸易和地区贸易理论与关于资源区位和运输费用的探讨结合在一起。
(4)瑞典学派重视对有关经济制度的研究,为此,该派经济学家十分注意经济学所具有的政治的和福利的含义。威克赛尔、缪尔达尔、林达尔和林德伯克对于“合理”的经济制度,都提出过自己的见解。威克赛尔是所谓“混合经济”的拥护者,主张在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方面,政府的作用应该扩大和加强,一种合理的经济制度离不开民主的政治制度。
林达尔认为,国家虽然在某些方面应该加强对经济的控制,但它不应该是一个凌驾于一切之上的组织。缪尔达尔提醒人们重视有关经济制度的研究,他说,按照他的预料,人们“将要看到经济科学朝着制度的方向迅速发展,而且许多现在被高呼为最高级的理论,将在事后被看为曾是暂时离开正路成为肤浅和枝节问题”。林德伯克给经济制度下了一个定义:“一种经济制度就是用来就某一地区内的生产、投入和消费作出决定并完成这些决定的一整套的机制和组织机构”,他觉得关于经济制度的比较研究这个具有重大经济社会意义的理论领域一度被人忽视了,经济学家应该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参考文献:
约翰·伊特韦尔等编,1996,《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第4卷,经济科学出版社。
1979,《现代国外经济学文选》第1辑,商务印书馆。
1980,《新左派政治经济学》,商务印书馆。
鲁友章、李宗正主编,1983,《经济学说史》下册,人民出版社。
季陶达,1963,《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选辑》,商务印书馆。
维克塞尔,1982,《利息与价格》,商务印书馆。
维克塞尔,1983,《国民经济学讲义》,上海译文出版社。
刚纳·缪尔达尔,1982,《货币均衡论》,商务印书馆。
林达尔,1982,《货币和资本理论的研究》,商务印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