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亨利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经济科学出版社《政治经济学大辞典》第863页(2284字)

【生卒】:1839~1897

【介绍】:

美国着名的经济学家和社会活动家。

1839年9月2日生于美国费城的一个小出版商家庭。年幼时,家境贫寒,14岁就不得不中途辍学,在航行于美国和澳洲及印度的商船上当侍应生。

1858年移居旧金山,做印刷工人。不久通过刻苦自学,进入新闻界担任报纸通讯员。

1865年开始给《旧金山时报》撰写专栏文章。1880年由旧金山移居纽约。

1886年以无党派人士身份被推举为纽约市长候选人,但因共和党与民主党联合竞选而失败。1897年,他再次被推举为纽约市长候选人,但不幸在竞选中逝世。

乔治的全部作品,数量异常可观,但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进步与贫困》(“Progress and Poverty”,1879)和《保护贸易或自由贸易》(“Protection or Free Trade”,1886),通过这两本书,可以了解乔治的主要经济思想和主张。

此外,还有一部在他去世才出版的遗着《政治经济学的科学》(“The Science of Political Economy”,1898)也较有影响。

乔治虽没有受到高等教育,但是其经济着作却风靡一时,畅销全球。这主要是由于乔治的言论迎合了当时资产阶级的需要,并且博得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广大阶层的喝采、同情或关心;但另一方面,也不能不归功于他的文笔简练而富有感情。

《进步与贫困》的出版,是乔治一生中最主要的里程碑,也是他全部着述的最高峰。这本书之所以受到广大社会阶层的赞赏,主要因为他在书中企图阐明的“产业萧条以及贫穷增长随同财富增长的原因”正是当时普遍关心和亟待解决的严重经济问题。

乔治认为产生贫困的根源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土地为利己主义者所垄断。

因此,相对而言,财富的分配比财富的生产更重要,资本主义的弊病就在于社会分配不公。

它指出,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物质财富必然迅速增长,但由于地主垄断了土地,社会进步所带来的全部利益都被转化为地租收入,人民则陷于贫困之中,生产发展也受到阻碍。他主张通过社会改革,根除土地私有制的弊端,实行“单一地税”(single tax),对土地按照估定的价值课税,使土地增值的收益全部归社会所有,以用于发展生产和为国民谋福利。

同时,由于所征收的地价税数额庞大,足够政府机构支付全部财政需要,因此,其余各种赋税无需再行征收,这就不仅可以使社会财富的分配趋于平均,消除因土地私有造成的人民贫困,铲除伴随着社会的物质进步而与日俱增的恶果,而且还能促进工业更快发展,社会更加繁荣。乔治的土地改革主张在美国和加拿大产生了很大影响。

《保护贸易或自由贸易》堪称乔治的第二部最重要的着作,其社会影响不亚于《进步与贫困》,因为在19世纪80与90年代之交,关税问题长期成为美国民主共和两党争辩的中心议题之一。

《保护贸易或自由贸易》的出版正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因而畅销一时。在书中乔治从各方面对比保护主义与自由贸易的利弊,认为前者会导致“民族仇恨与纷争”,后者则引向“友爱相处与和平”。乔治首先攻击了保护政策的全部主张,然后论证仅仅废除保护政策,对工人阶级依然毫无补益,假若要为他们着想,自由贸易原则就应充分付诸实施,在他看来,这当然意味着废除一切税收和征收全部地租。

所以,乔治所提倡的所谓“真正自由贸易”仍旧是以单一税主张为基本前提。特别要指出,乔治的“真正自由贸易”论并没有真正注意到劳工的利益,相反地,他却不遗余力地宣扬阶级合作,特别注意到为资本家的利益辩护。在他看来,在劳动与资本之间并没有冲突,资本家与工人间的尖锐差别事实上是不存在的。

乔治的最后一部着作是《政治经济学的科学》,他早在1891年春开始着手写这本书,可是直到他病逝的时候,书稿尚未完稿。光从目录来看,《政治经济学的科学》较之《进步与贫困》内容更丰富,它所涉及的主题也广泛得多;然而,就具体内容而论,它实际上只是《进步与贫困》的一个新的版本而已。而且,其中的一些自传体的描述还破坏了理论体系所要求的完整性和严密性。

乔治一生对经济的研究总结其基本信条是:如果把地租付给国家,那就一切问题都解决了。这本来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观点,代表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因而获得了当时资产阶级学者的称赞,在美国、英国和其他一些资本主义国家也拥有大量的支持者,但由于“单一地价税”主张本身的矛盾和缺点,同时又因为这种主张触犯了地主阶级的利益,因而反对的人也不少,所以,乔治推行的土地运动最终衰落下去了。

参考文献:

亨利·乔治,1994,《进步与贫困》,商务印书馆。

许涤新主编,1980,《政治经济学辞典》(中册),人民出版社。

约翰·伊特韦尔等编,1996,《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第2卷),经济科学出版社。

D.L.Sills,ed.,1968,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the Social Sciences,vol.6,Macmillan Free Press.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