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宾逊,琼·瓦奥莱特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经济科学出版社《政治经济学大辞典》第892页(2983字)
【生卒】:1903~1983
【介绍】:
英国着名女经济学家,“新剑桥学派”的代表人物。
1903年10月31日出生于英格兰坎伯利(Camberley)一个富有的军官家庭,1921年进入剑桥大学学习经济学,1925年以优异成绩获剑桥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1926年随丈夫奥斯汀·罗宾逊(Austin Robinson)去印度,1929年回国后在剑桥大学任教。1949年任剑桥大学讲师,1965年任剑桥大学经济系教授,1971年以后任剑桥大学经济学系名誉教授。
1972年受美国经济学协会主席加尔布雷思(J.K.Galbraith)的邀请,主持了理查德·伊利(Richard Ely)讲座;同时,还先后在北美的许多大学如缅因大学、巴纳德学院、多伦多大学、哈佛大学、圣母大学、芝加哥大学等主持讲座和演讲。1980年被哈佛大学授予法学名誉博士,这是该校最高荣誉奖。1983年8月5日在剑桥因病去世。
琼·罗宾逊一生着述甚丰,仅着作就有24部之多。主要着作包括:《不完全竞争经济学》(“The Economics of Imperfect Competition”,1933);《资本积累理论》(“The Accumulation of Capital”,1956);《现代经济学导论》(“An Introduction to Modern Economics”,with J.Eatwell,1973,与伊特韦尔合着);《对现代经济学的贡献》(“Contribution to Modern Economics”,1978);《经济学论文集》(“Collected Economic Papers”,5vols.1979)等。
琼·罗宾逊对经济学的主要贡献在于她采用历史分析、长期动态分析与短期静态分析、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了不完全竞争理论;并把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问题联系起来,对凯恩斯经济学的发展作出了实际贡献;同时,对资本主义的主要问题如资本理论与增长、国际贸易、经济理论的发展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琼·罗宾逊是造诣较深的西方经济学者中惟一的女性。其主要理论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不完全竞争理论 琼·罗宾逊在《不完全竞争经济学》一书中指出,完全竞争或纯粹竞争的传统假定是不现实的,现实处于垄断和竞争之间,因而提出了“不完全竞争理论”,为现代垄断竞争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对以完全竞争或不存在垄断作为分析前提的传统经济学提出了挑战。琼·罗宾逊主要从卖(商品的销售)和买(要素的购买)两方面来分析不完全竞争厂商的行为,她不仅分析了不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的需求、成本及其价格的决定,指出在存在垄断的条件下,商品价格的高低决定于企业的经营决策;而且,她还分析了价格歧视的条件及价格歧视下的价格决定;同时,琼·罗宾逊分析了买方垄断的条件及买方垄断下的价格决定问题、剥削问题。
认为垄断是产生价格歧视和剥削的根本原因。琼·罗宾逊的不完全竞争理论突破了传统的完全竞争理论的局限,反映了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新阶段的表面特点。但是,她的分析仍然没有脱离传统均衡分析的束缚及框架,因而在以后的分析中,她逐渐放弃了这一理论。
2.经济增长理论 琼·罗宾逊是剑桥学派经济增长理论的奠基者。
她把经济增长同收入分配问题结合起来考虑,一方面阐述如何通过收入分配的变化来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另一方面说明在经济增长过程中收入分配的变化趋势。她运用两大部类和两大阶级收入的分析模型,把生产部门划分为投资品和消费品两大部类,把总收入分为利润和工资两大部分。她提出的经济增长模型是。其中,r代表资本利润率,g代表经济增长率,sp代表资本家的储蓄倾向。公式表明,在sp一定的情况下,r与g有一种互相制约的关系,二者呈正比变化。根据这一经济增长理论,资本主义经济要稳定地、均衡地发展,实际工资水平随人均产量提高而提高,积累率与劳动人口增长率以相同的比率稳定增长,资本家对未来是乐观的,投资按同一比率逐年增加。琼·罗宾逊把满足这些条件的经济增长称为“黄金时代”。但是,由于资本主义经济中经常出现资本家的积累冲动而引起的投资波动、市场竞争机制受阻、劳动力供求不平衡等,因而不可能总是具备“黄金时代”所需的条件。
这说明资本主义经济并不总是能够稳定地增长,而且,经济的持续增长还会加剧收入分配的不合理。琼·罗宾逊的这一分析是值得肯定的。
她所提出的经济增长理论进一步完善了凯恩斯的经济理论。
3.“滞胀”理论 琼·罗宾逊对20世纪70年代以来各资本主义国家中出现的“滞胀”这一新现象进行了解释。她认为,现代通货膨胀主要是“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这种类型的通货膨胀会抑制经济活动,加剧失业,因而产生“滞胀”。“滞胀”的根源就在于初级产品部门和制造业部门之间由于生产增长所带来的比例失调。由于初级产品和制造品之间增长的比例失调,引起了工资-物价的螺旋上升,从而引起了物价与失业一同上升的“滞胀”现象。琼·罗宾逊对“滞胀”问题的分析只是对经济现象进行了一些描述,并没有揭示出问题的本质。
但是,她的研究进一步完善和丰富了凯恩斯的通货膨胀理论。
琼·罗宾逊一生致力于将凯恩斯的《通论》一般化、动态化,并在许多方面发展了凯恩斯的理论。她的理论比较激进,属于凯恩斯主义“左派”;同时,她同情社会主义革命,因而,她遭到了来自各方面的猛烈攻击,而这对于她的工作成就产生了影响,有人甚至认为这影响到她获取诺贝尔奖的资格。
参考文献:
琼·罗宾逊,1964,《不完全竞争经济学》,商务印书馆。
琼·罗宾逊,1963,《资本积累论》,商务印书馆。
琼·罗宾逊与约翰·伊特韦尔,1982,《现代经济学导论》,商务印书馆。
琼·罗宾逊,1984,《经济学论文集》,商务印书馆。
马克·布劳格,1992,《凯恩斯以后的百名重要经济学家》,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约翰·伊特韦尔等编,1996,《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第4卷),经济科学出版社。
Harcourt,G.C.,1988,Joan Robinson,Brighton:Wheatsheaf.
D.L.Sills,ed.,1979,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the Social Sciences,vol.18,Macmillan Free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