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耶克,弗里德里希·冯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经济科学出版社《政治经济学大辞典》第920页(3430字)
【生卒】:1899~1992
【介绍】:
奥地利经济学家和政治思想家,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重要代表人物,1974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出生于奥地利的维也纳。1921年和1923年分别获维也纳大学法学与政治学博士学位。1924~1926年在奥地利行政机关供职;1927~1931年任奥地利经济周期研究所所长;1929~1931年任维也纳大学经济学讲师;1931~1950年任英国伦敦经济学院经济学教授,并于1938年加入英国籍;1950~1961年任美国芝加哥大学政治与道德科学教授;1962~1969年任德国弗赖堡大学教授;1969~1977年任奥地利萨尔茨堡大学客座教授;1977年以后成为德国弗赖堡大学荣誉教授。曾于1947年发起组织蒙特·皮勒林学会(Mont Pelerin Soeiety),并先后担任会长和名誉会长。
由于他在货币理论和经济周期理论方面的首创性研究工作而与瑞典经济学家缪尔达尔(G.Myrdal)一起被授予1974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1992年在弗赖堡逝世。
哈耶克的主要学术着作包括:《货币理论与贸易周期》(“Monetary Theory and the Trade Cycle”,1929);《价格与生产》(“Prices and Product”,1931);《货币国有化和国际稳定》(“Monetary Nationalism and International Stability”,1937);《利润、利息和投资》(“Profits,Interest and Investment”,1939);《资本的纯理论》(“The Pure Theory of Capital”,1941);《通向奴役的道路》(“The Road to Serfdom”,1944);《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Individualism and Economic Order”,1948);《自由的宪章》(“The Constitution of Liberty”,1960);《哲学、政治和经济学研究》(“Studies in Philosophy,Politics and Economics”,1967)和《法律、立法和自由》(“Law,Legislation and Liberty”,3vols.1973,1976,1978);《货币的非国有化》(“Denationalisation of Money”,1976);《经济自由》(“Economic Freedom”,1991)等。
哈耶克对经济学的贡献主要在于,他从货币的角度深刻分析了经济波动的原因。
他将经济研究推向更广阔的领域,从经济的、伦理的、社会的角度研究了不同经济制度的功能效率,论证了自由市场经济的效率。
他对滞胀作出了独特的解释,并提出了货币非国家化的政策主张。
他的着作同时在几个学科领域为他带来了国际声望和荣誉。
1.货币和经济周期理论 哈耶克是以研究货币和经济周期理论而成名的。
其货币理论主要研究货币对价格体系的影响。在《货币理论与贸易周期》中,哈耶克提出了“中性货币”概念。他指出,货币仅仅是流通手段和计算单位,对于经济体系的运行没有影响,要保持货币的“中性”,必须使货币总流通量保持不变,货币数量增加就会暂时扰乱相对价格,使价格体系传递关于消费者偏好和资源稀缺的虚假信息,破坏经济稳定。哈耶克的经济周期理论是由货币理论和资本理论结合而成的。
他认为,资本化生产体系有一个重要特征,就是采用“迂回生产”办法,即大部分生产资料不是用来满足目前的需要,而是用来生产比较长远的未来消费品。而不同生产阶段对资源的供给与需求,对于利率变化的反应是不相同的,利率变化对于不同生产阶段间的资源配置将产生系统性影响,比如利率下降将加强对利息弹性较大的资源配置的需求,从而将资源配置拉入较早的生产阶段。
而利率的变化,或者是储蓄数量变化的结果,或者是中央银行政策变化的结果,在第一种情况下,经济体系会自动建立起新的均衡;而在第二种情况下,货币的注入会对价格体系形成虚假信号,造成资源在各生产阶段间的不适当配置,导致经济体系的失衡并爆发经济危机。人为地降低利率可能会触发短期繁荣,但过度投资以及随后的资源短缺,又将引起经济萧条。哈耶克反对凯恩斯的货币理论和政策,他认为从政治上利用货币政策必然带来通货膨胀。或许部分地由于这种更深刻的分析,哈耶克是在1929年秋天大危机到来之前,警告了将可能发生经济大危机的少数经济学家之一。
2.经济自由主义观点 哈耶克是彻底的经济自由主义者,他极力推崇私人企业制度和自由市场经济;极力反对凯恩斯的国家干预政策。哈耶克从30年代中期开始,致力于集中计划问题的深入研究。
他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计划”中的基本困难的新思想,并且研究了通过各种形式的分散的“市场社会主义”达到有效结果的可能性,提出中央计划当局要有效实现资源配置,必须从市场过程本身获取相应的知识。他在比较不同制度的指导原理时,研究了分散在各个人和各企业的所有知识和信息的利用效率程度。哈耶克认为,以个人自由为基础的私人企业制度和自由市场制度是迄今为止所能选择的最好制度,他的结论是,只有在完全分散于竞争和自由定价的市场体系中,才可能充分利用知识和信息。
市场具有天然秩序,起着协调各个市场参与者活动的作用。
价格体系能迅速地将信息从市场的一个部分传递到另一个部分,实现资源配置的高效率。这种洞察到价格的本质是一种信号的真知灼见,以后逐渐被广泛承认并在现代教科书中得到了详细阐述。
3.货币非国家化 60年代末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经济衰退和通货膨胀并存的现象。哈耶克在其《货币的非国有化》一书中,也对停滞膨胀的原因作出了独特解释,并提出了旨在解决停滞膨胀的自由货币政策的主张。他认为失业和通货膨胀并存现象是国家干预造成的。市场经济是一种私人经济,在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的情况下,如果有一个良好的货币制度,生产者和消费者就能及时获得市场信息,从而能够合理地和有效地分配和利用经济资源。哈耶克认为,货币并非一定是政府“创造的”法币,而是可以自由形成的,一个良好的货币制度,就能够使货币的供给量等于市场的实际需要量。因此,萧条、失业和通货膨胀并存的根源在于国家对货币的垄断权,解决的办法是实行“货币的非国家化”,即自由货币政策。
哈耶克认为,发行货币的权力应移交给私人企业,在货币发行中提倡竞争。但这并不是要私人发行者通过发行某种一般的通货而展开竞争,很清楚,在这一基础上的竞争将会产生一个爆炸性的通货膨胀。而相反,他建议每一个竞争者发行贴有他自己商标的通货。
在这种安排下,每一个发行者都会力图使他自己的通货维持一个稳定的价值,并且尽可能地减低在其他通货也被使用的环境中使用这种通货所具有的困难。
参考文献:
世界经济编辑部编,1985,《荣获诺贝尔奖经济学家》,四川人民出版社。
经济学动态编辑部,1984,《当代外国着名经济学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王宏昌编译,1997,《诺贝尔经济学奖金获得者讲演集》(1969~1977),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伯纳德·卡茨编,1991,《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传记辞典》,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杨建文主编,1990,《20世纪外国经济学名着概览》,河南人民出版社。
Fritz Machlup,1974,Friedrich von Hayek’s Contributions to Economics,Swedish Journal of Economics,vol.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