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心脏病学词典

不应期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心脏病学词典》第14页(1132字)

心脏组织的不应性是指该组织对一个期前刺激的反应方式。

各种不应性以时间概念来表达,即是不应期。心脏细胞电生理学中不应期的概念如下:心肌细胞从动作电位0相开始,到复极至-55mV之间的这段时间内,膜的兴奋性下降到零,对无论多强的刺激也不会发生兴奋反应,称为绝对不应期(absolute refractory period)。膜电位从-55mV继续复极到-60mV的短时间内,很强的刺激已可产生部分除极化或局部兴奋,但仍不能产生动作电位或扩布兴奋,称为有效不应期(effective refractory period)。从有效不应期起,一直到复极大部分完成,膜电位恢复到约-80mV,这段时间内心肌对较强的刺激可以应激,但引发的动作电位幅度较低,除极速度较慢,动作电位的时限也较短,称为相对不应期(relative refractory period)。其后有一很短的时间对弱刺激也可引起除极,称为超常期(supernormal period)。临床电生理学中,不应期一般用3种术语来表达:相对不应期、有效不应期和功能不应期(functional refractory period)。

在临床上,有效不应期和绝对不应期的名称可换用。为了便于描述和理解,基础刺激信号以S1表示,期前刺激信号以S2表示,期前刺激的联律间期以S1S2表示,各种不应期定义如下:①相对不应期:S2引起传导时间延长的最长的S1S2,相对不应期表示恢复期的结束;②有效不应期:S2未能引起传导的最长的S1S2,有效不应期必须在不应组织的近端测量;③功能不应期:S1S2下传时的最短的间期,由于功能不应期是测量某一心脏组织的传出间期,因此,必须在该心脏组织的远端测量。根据此概念,某组织的有效不应期的测量只有在满足近端组织的功能不应期<远端组织的有效不应期的条件时才有可能。例如,希浦系的有效不应期只有当它>房室结的功能不应期时才能测量出来。不应期长短与基础刺激周期(S1S2)长短有关。正常情况下,心房肌、希浦系和心室肌有效不应期随S1S2缩短而缩短,呈正相关作用。

相反,房室结的有效不应期随S1S2缩短而延长。另一方面,房室结的功能不应期当S1S2缩短时可能变化不一,多数是缩短。

影响不应期测定结果的第2个因素是期前刺激的数目,使用一个期前刺激(S2)测出的不应期通常比使用二个期前刺激(S2、S3)测出的不应期短。

第3个影响因素是刺激强度和脉宽不同时,测出的不应期也有差别。故测定不应期时必须考虑到上述各种影响因素。心脏各组织的不应期还有前向不应期与逆向不应期之分,两种方向上的不应期都有有效不应期、相对不应期与功能不应期之别,详见相应词条。

上一篇:不稳定型心绞痛 下一篇:布-加综合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