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心脏病学词典

冬眠疗法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心脏病学词典》第50页(545字)

用复方药物造成病人呈现冬眠状态的治疗方法。

又称人工冬眠(artificial hibernation)。所用的复方药物,称冬眠合剂(lytic eocktail mixture artificial hibernation)。

常用的有Ⅰ号冬眠合剂和Ⅱ号冬眠合剂。

前者配方是氯丙嗪50mg,异丙嗪50mg,盐酸哌替啶100mg,加入5%葡萄糖液250ml;后者是氢化麦角碱(海得琴)0.3~0.9mg,异丙嗪50mg,盐酸哌替啶100mg,加入5%葡萄糖液250ml。

通过静脉滴注,结合体外物理降温,将体温降至34℃以下,机体便可进入冬眠状态。处于冬眠状态的机体可对各种病理刺激的反应降低,各器官活动减少,基础代谢率下降,组织特别是脑组织对缺氧耐受性增强,异常收缩的小动脉得以扩张,区域性血流灌注增加,有利于改善微循环。故采用冬眠疗法,可使机体处于一种保护性抑制状态,得以度过最危险的缺氧及缺能阶段,为进一步治疗赢得时间。冬眠疗法可用于低温心脏直视手术,以及严重的创伤性或感染性休克,中枢性高热或高热性惊厥,甲状腺危象和妊娠毒血症等。

人工冬眠期间应密切监测体温,血压,脉搏和呼吸。

有心、肝、肾功能损害,以及血容量减少者忌用。

高龄或儿童需慎用。

上一篇:电轴测定 下一篇:冬眠心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