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室分离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心脏病学词典》第84页(1047字)
心房和心室分别由一个独立的起搏点所控制,又译作房室脱节。
可分为干扰性房室分离和非干扰性房室分离。干扰性房室分离(interference atrioventricular dissociation):频率较快的房室交界区或室性冲动和频率较慢的窦性或房性冲动在交界区相互干扰,形成心房和心室,分别由不同起搏点所控制。
心电图表现为:①P波与QRS波频率相近,但常较QRS波稍慢;②P波可在QRS波前、中、后,但两者无关;③窦性或房性冲动可夺获心室,产生提前的PQRS-T波群,P-R间距>0.12秒;④心室夺获与下一次心室冲动(非心室夺获)间距仍保持原有逸搏间期。
在窦性或房性冲动频率增快时可连续夺获心室,则房室分离消失。非干扰性房室分离(non-interference atrioventricular dissociation)见于高度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时,心房和心室分别由室上性和室性心律所控制,又称阻滞性房室分离(atrioventricular dissociation by block)。当分别控制心房和心室的两个起搏点频率,P波总是出现在QRS波之前或之后的一个时间范围内,等到P波移近QRS波时,又立即回到原来位置,呈周期性改变,称为等律性房室分离(isorhythmic atrioventricular dissociation)、或同期性房室分离(homo-chronous atrioventricular dissociation)。
房室分离伴有心室夺获者称为不完全性房室分离(incomplete atrioventricular dissociation),伴有心房夺获的房室分离亦归属于不完全性房室分离,反之称为完全性房室分离(complete atrioventricular dissociation)。前者多见。
基础心律与房室分离交替出现时,为间歇性房室分离(intermitent atrioventricular dissociation)。房室分离是伴发于其他心律失常的一种继发现象。继发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安装经心室心脏永久起搏器者常无重要意义;如发生于房室交界区自律性增高,尤其轻度房室传导阻滞时多属异常;室性心动过速引起者,常为严重心脏病患;应用洋地黄过程中出现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伴房室分离时提示洋地黄中毒;急性风湿热时,房室分离是风湿活动的一种表现。其预后及治疗主要取决于基础心律失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