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性通货膨胀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当代国际贸易与金融大辞典》第107页(538字)

由部门结构的某些特点而引起的物价上涨。

也就是说,某些部门由于需求或成本方面的变动,会引起部门之间相互看齐,通过部门之间的“赶上”过程,导致物价水平上涨。这种形式的通货膨胀,不是简单的货币总供给过多或成本的一般提高。对造成结构性通货膨胀的原因,西方经济学家们意见不一。

有人认为,由于工业部门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高于服务部门,因而其工资的增长速度应高于服务部门,但由于服务部门试图使其工资水平向工业部门看齐,结果出现服务部门工资的上涨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加,结果导致通货膨胀。

瑞典学派根据瑞典经济的特点,用开放经济与非开放经济的部门结构来说明结构性通货膨胀的原因。该学派认为,假定小国是世界市场价格的接受者,小国开放经济部门的货币工资会随世界价格水平的上升和该部门劳动生产率的增长而增加,当这一情况出现时,又会促使国内非开放经济部门的货币工资向它看齐,其工资水平亦随之提高,然后,非开放经济部门的企业主根据本部门工资增长的幅度和劳动生产率增长的情况,决定本部门的价格上涨率,出现工资推动的通货膨胀。

在瑞典学派看来,开放经济中小国的通货膨胀,是由世界通货膨胀率与本国两大部门(开放经济部门和非开放经济部门)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等因素决定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