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拉季耶夫周期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当代国际贸易与金融大辞典》第123页(663字)
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50年左右为一周期的经济长期上升与长期下降相交替的现象。
亦称为经济长波。由前苏联经济学家尼古拉·康德拉季耶夫于1925年最先系统地提出,故名。
最早观察到存在经济长波现象的是俄国马克思主义者帕尔乌斯,他在1896年就提出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存在着50-60年的长波,同时代的其他经济学家也发现了这一现象。康德拉季耶夫第一次系统地加以统计验证和分析。康氏在1925年发表的《景气变动的大循环》一文中,研究了法国、英国、美国的批发价格水平、利率、工资、对外贸易、煤与生铁的产量和消费量以及铝的产量等长达140年左右的统计数字,得出这样的结论:自18世纪末以来资本主义经济中存在着长期波动,第一长波从18世纪80年代末或90年代初到1844-1851年,第二个长波从1844-1851年起到1890-1896年,第三个长波从1890-1896年起,上升持续到1914-1920年,之后转入下降时期;经济生活中最重要数列的长期波动是国际性的,欧洲各资本主义国家及美国在时间上是一致的。康氏有关经济长波的经验性结论后来为30年代的大萧条所证实,二战以后世界经济发展的进程也较明显地显示出长期波动的特征,中外经济学界一般倾向于认为第四个经济长波从二战结束后的恢复阶段开始,上升波持续到1973年的第一次石油危机,之后进入下降波阶段,整个90年代都处于这个阶段中。
康德拉季耶夫周期是从经济统计资料中得出的经验性结论,在其存在性问题上尚有分歧,在原因解释上也派别林立,分歧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