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上海分社《20世纪外国文学辞典》第700页(668字)

历史地比较研究两种以上民族文学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或意识形态相互关系的学科。

原为文学史的一个分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法、英、美、德等国形成独立学科。主要进行三方面的研究:影响研究、平行研究和科际研究。影响研究对不同民族作家作品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它既研究影响者,又研究受影响者,还研究影响产生的过程和传递的途径。可分渊源学(从多方面相互影响中研究文学发展的渊源流变)和媒介学(研究各民族文学产生影响的途径和手段)。平行研究对无直接关系的不同民族文学在主题、题材、文体类别、人物形象、风格特点等方面存在的类同和差异进行研究。

包括主题学(研究同一主题思想在不同民族文学中的表现)、题材学(研究同一题材在不同民族文学中的不同形态和发展历史)、类型学(研究不同民族文学中同一类型的作家作品、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形态学(研究同一文体在不同民族文学中的发展过程和特点)、比较学(研究不同民族的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原则及各民族诗歌创作的共性和特色)。科际研究对其他艺术形式或意识形态与文学的关系进行研究,它从文学外围入手研究文学本身。

比较文学最有代表性的学派有:法国学派:历史最久,强调影响研究,不重视美学评价,以梵·第根、伽列等人为代表;美国学派:50年代兴起,强调平行研究,主张把文学与其他文化现象的关系联系起来进行研究,提倡从美学角度分析各民族文学的异同,以R.韦勒克为代表;苏联学派:60年代形成,强调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不可分割的联系,以B.日尔蒙斯基等人为代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