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语言、文字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中华成语大词典》第251页(256字)
原指迷信说的妖魔鬼怪附着于草木等物,兴妖作怪。
也比喻投靠或依仗他人并凭借权势。(五代)王周《巫庙》:“既恃威福,岁久为精灵,依附草与木,诬诡殊不经。”(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精与魅不同,山魈厉鬼,依草附木而为祟,是之谓魅。”又《滦阳消夏录六》:“官或自顾考成,彼则惟知牟利,依草附木,怙势作威足使人敲髓洒膏,吞声泣血。”也作“附木依草”。(明)冯梦龙《墨憨斋定本传奇·园中赠衣》:“他魁梧容貌,轩昂仪表,只合架海擎天,为甚附木依草,埋名灌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