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三暮四
书籍:中华成语大词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语言、文字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中华成语大词典》第915页(302字)
朝:早晨。
暮:晚上。三、四:数量。
早晨三(个)晚上四(个)。原指用手段愚弄人。《庄子·齐物论》:“狙公(管养猕猴的)赋茅(橡子)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
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南朝·梁)刘勰《灭惑论》:“所谓朝三暮四,而喜怒交设者也。”后用以形容反复无常。
(元)杨景贤《西游记·神佛陈孙》:“也是我为人不肖,和这等朝三暮四的便成交。”也作“朝四暮三”、“暮四朝三”。(宋)陆九渊《与侄孙浚书》:“比有一辈,沉吟坚忍的师心,婉娈夸毗以媚世,朝四暮三以悦众狙,尤可恶也。”(宋)辛弃疾《洞仙歌》:“悠悠今古事,得丧乘除,暮四朝三又何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