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方法大辞典

降尘测定方法

书籍:方法大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自然科学总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方法大辞典》第229页(589字)

大气中粒径大于10微米的固体颗粒(称为灰尘)的自然沉降量(简称降尘量)。

降尘量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沉降的固体颗粒的重量表示。

降尘采样可分长期(如连续一个月)采样和短期(如连续一周以内)采样。

长期采样用集尘罐收集降尘,短期采样用培养皿或铝薄板等收集降尘。长期采样法又分为干法和湿法。

世界各国主要采用长期采样法。我国采用长期采样法中的湿法。

采样时,集尘罐放在离地面5-15米处。如放在屋顶,应距屋顶1-1.5米,以免屋面扬尘的影响。集尘缸中加入适量水,防止落入集尘缸内的灰尘被风吹走。夏季可加入少量0.1N硫酮溶液,以抑制微生物及藻类的生长。在冰冻季节,可加入适量20%乙醇水溶液作为防冻剂。测定时,将集尘缸收集的样品溶液倒入蒸发皿,蒸干后在105℃±5℃条件下干燥、恒重、称量。

降尘量按公式M=K(W1-W2)/S进行计算。式中M为降尘量〔吨/(公里2·月)或克/(米2·月)〕;W1为样品和蒸发皿总重量(克);W2为蒸发皿重量(克);S为集尘缸缸口面积(米2);K为30天与实际采样天数的比例系数。

降尘量可定量说明空气中降尘的污染程度和危害情况。

在评价某地区由降尘造成污染的程度时,可将各监测点所测的降尘量进行统计处理。

上一篇:细胞核移植 下一篇:降雨径流相关图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