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塔朗菲
出处:按学科分类—自然科学总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方法大辞典》第750页(912字)
【生卒】:1901—1972
【介绍】:
美藉奥地利生物学家,一般系统论的创始人。
1901年生于维也纳的一个富有家庭,曾就学于维也纳大学和因斯布鲁克大学,毕业后在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工作,1949年移居加拿大,在渥太华大学和阿伯达大学任教,1962年为阿伯达大学理论生物学教授,晚年在美国布法罗城纽约大学从事教学与科学研究。
贝塔朗菲在青年时期就注意到了,在生物科学领域,为当时流行的机械论所忽略并加以否定的正是生命现象中最本质的东西,认为生命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活的东西的最基本的特征是它的组织,生命科学的主要目标就在于发现不同层次上的组织原理。
他在1925——1928年提出了生物学中的有机概念,1932年发表了《理论生物学》,1934年又发表了《现代发展理论》,提出生物学中的机体系统论观点,1937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由查尔斯·莫利斯主持的哲学讨论会上,第一次提出一般系统论的概念。本世纪年代初,发表和出版了《生命问题》、《物理学和生物学中的开放系统理论》等论文和着作,引起了科学界对一般系统概念的极大注目。1954年贝塔朗菲与美国经济学家保尔丁、生物数学家A·拉波特、生理学家R·杰拉德共同发起创建了“一般系统论学会”,后改为“一般系统论研究会,出版了学会的年鉴。贝塔朗菲总结自己40多年的工作和一般系统论研究的已有成果,于1968年发表了《一般系统论:基础、发展和应用》,被公认为一般系统论的一个理论纲领和经典性着作。
贝塔朗菲临终前写了他的最后一篇论文《一般系统论的历史和现状》,试图突破人们对一般系统论的“技术上”、“数学上”的理解,给予一般系统论以哲学的性质。他认为一般系统论适用于更为广泛的研究领域,它应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方面是关于“系统”的科学、数学系统论,即对各种不同的具体科学系统进行科学的理论研究。
第二方面是系统技术,着重研究系统思想、系统方法在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各种系统中的实际应用。
第三方面是系统哲学,包括系统本体论、系统认识论以及研究人与世界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