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方法大辞典

伊壁鸠鲁

书籍:方法大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自然科学总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方法大辞典》第766页(719字)

【生卒】:前 341—前270

【介绍】:

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

他反对柏拉图的唯心主义,也反对亚里士多德关于神是“第一推动力”的理论,认为物质是唯一的实在。他继承和发展了德谟克利特的原子唯物主义,认为原子既有大小、形状和位置的不同,又有重量的差别,原子在空间不仅有直线运动,也有倾斜运动,使原子之间发生碰撞,互相结合而产生万物。在原子运动的必然性之外,又承认原子自动倾斜的偶然性,克服了德谟克利特只承认必然性,否认偶然性的缺点。批判宗教观念,认为神也是由原子构成的,自己过着美满生活,根本不过问人间的事;人们“拥有决定事变的主要力量”,“行动是自由的”。

人们应该从神和宗教的束缚下解放出来,“服从自然界”,不要作“命运的奴隶”。克思说:“如果说罗马人有过无神论,那么这种无神论就是由伊壁鸠鲁奠定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147页)在认识论上,继承了原子唯物主义的“影象论”。强调感性认识的作用,认为“一切感官都是真理的报道者”,“没有什么东西能够驳倒感性的知觉”;感觉本身无所谓错误,错误只存在于对感觉所作的解释和判断中。

这种观点对于反对唯心主义的先验论有积极作用,但没有看到感觉的局限性。

在社会观点方面,伊壁鸠鲁提出了“约定论”,认为国家、社会秩序是人们为了避免彼此伤害而自愿成立的约定。马克思指出:“国家起源于人们相互间的契约,……这一观点就是伊壁鸠鲁最先提出来的。”(同上)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幸福,避免苦痛,使心身安宁,认为要达到这个目的,应该研究哲学和自然科学。

着作多失传,传下来的主要有致友人的书信三篇及若干断片。

上一篇:华佗 下一篇:后期墨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