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学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中国青年出版社《社会科学学科辞典》第29页(1850字)

又称“未来研究学”。

研究人类的各种未来活动的性质、特点、规律、对象、理论和方法的综合性学科。

现代未来研究活动,主要是研究科学技术的未来、社会发展的未来、以及这两种未来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研究人类活动的性质、特点、规律、对象、理论和方法,指导人们在发展科学技术、发展经济、发展社会的活动中,正确地从事未来研究,利用未来研究为实现自己的各种目标服务。未来学的研究内容分为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两大部分。基础理论由哲学基础和方法论基础两部分构成,主要的理论和方法论观点有:(1)未来是相对可知的,并非不可捉摸,只要了解事物的过去和现在,就可以根据事物的发展规律外推事物的发展趋势和未来;(2)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时空是辩证的统一体,现在是过去的未来,现存的不良现象和弊端,是过去忽略未来而造成的结果,如果缺乏未来观点,事事容易被动:(3)未来是多元的,由各种各样相互影响的未来因素构成,每一种事物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中也存在各种可能性,因而是相对的;(4)事物的未来是一个系统,它由许多支系统、子系统构成,要使整个未来系统最佳,要创造理想的未来,就必须保证各种分支系统的正常运转;(5)事物的未来是可以控制调节的,可以通过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办事,控制事物朝理想方向发展;(6)强调信息的反馈,认为从现在的需要出发研究未来,或从未来的需要出发研究现在,都可以获得许多有价值的信息,都可以进行反馈,影响现在的决策和行动,或影响未来的发展方向。

现代未来研究活动既是未来学的研究对象,也是未来学的应用领域。现代未来研究活动主要集中在社会预测、科学预测、技术预测、经济预测和军事预测五个领域进行。

未来学的理论和方法在这五个领域的应用,形成了社会预测学、科学预测学、技术预测学、经济预测学和军事预测学五大分支学科。此外,未来学在其他领域应用的结果,还形成了医学未来学和教育未来学等分支学科。

在未来学的应用研究中,下列九个方面的重大课题占有突出的地位:人口和粮食问题,资源和能源问题,自动化和控制化问题,情报资料问题,城市规划和交通运输问题,外层空间的开发问题,环境问题,教育问题,科学技术对人和社会的精神影响和物质影响问题等。

未来学发端于20世纪初,形成于60年代。1902年,英国着名科学幻想作家威尔斯曾在英国皇家学会以《发现未来》为题发表讲演,提出系统地研究未来的主张,因而被认为是西方未来学的鼻祖。1943年,德国学者费菜希泰姆重新提出了这种主张,并创造了“未来学”(Futurology)一词。

把研究“未来”定义为未来学,以区别于研究“过去”的历史学。从40年代到现在,西方未来学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40年代至50年代为第一阶段,以社会科学为主要内容,侧重于纯理论、纯学术的研究,仅把未来学作为一种哲学概念,从理论上加以探讨。60年代为第二阶段,从纯理论研究转向应用研究,以自然科学、应用科学为主要研究对象,出现了许多专门研究机构。70年代以后为第三阶段,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它对社会的巨大作用和影响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于是,未来研究迅速发展成为一种世界性的研究活动。

促使未来研究成为世界热潮的,还有另外的原因,那就是60年代以后,人口爆炸、资源危机、环境污染等问题日趋严重,引起了各国政府和学者的重视。我国从1975年开始译介和研究西方未来学并在克思主义指导下着手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末来学。

1979年1月,中国未来研究会在北京成立。未来学还是一门形成中的学科,对于它的定义、研究对象和体系内容至今还没有完全一致的见解。

“未来学是未来研究还是一门学科”是国外未来学者一直争论不休的问题。

还有的学者则主张用“预测学”的名称来代替“未来学”的名称。我国学者秦麟征认为,未来研究是一种活动,其对象是事物的未来;未来学是一门学科,其对象是未来研究的长期预测活动;预测科学的研究对象则是全部预测活动(包含未来研究活动)。秦麟征对这三者研究对象的区分,指明了它们的区别和联系,推翻了国外各种有关未来学的定义,澄清了国外未来学者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引起了国际未来学界的重视。

。【阅读书目】:

《未来学概论》,顾镜清编着,贵州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未来学入门》,(英)柯尼施着,知识出版社1983年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