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哲学史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中国青年出版社《社会科学学科辞典》第82页(1361字)

研究中国近代哲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

中国哲学史的分支。

中国近代哲学开始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的“五四运动”结束。这一时期的中国哲学,划分为四个阶段:(1)中国近代哲学的启蒙阶段。主要代表人物有龚自珍、魏源、洪秀全和洪仁玕。

龚自珍、魏源力主“变易”;洪秀全、洪仁玕则提倡平均主义,企图建立农业社会主义。(2)戊戌变法时期。

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主张变法维新、吸取西学,哲学上出现了进化论的思潮。(3)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出现了孙中山、章太炎等的革命思想,在哲学上表现为比较完整的进化唯物论。

(4)“五四运动”时期。李大钊、陈独秀等人接受了克思主义,中国哲学从此结束了近代阶段,开创了一个新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阶段。中国近代哲学,从其基本内容看,有四个特点:(1)为了救亡图存、匡救时弊,从龚、魏、二洪到康、梁、谭等思想家,都在哲学上主张“变”,一方面属意于今文经,欲使“六经为我注脚”,另方面普遍接受西方的进化论,并加以改造,用于改良或革命,在孙中山那里还铸造出进化唯物论。

(2)强调主观能动性、强调精神的作用,许多哲学家醉心于王阳明哲学,有的倾心于禅宗和唯识学说,一时陆王心学抬头,释家回光返照。(3)很多哲学家的自然观倾向于唯物主义,注重西方自然科学成就,有的同时还注意到中国传统的气一元论。

(4)时代的变动多难,培植了中国近代三种类型的空想社会主义: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主张“均产”的太平天国农业社会主义,康有为的没有斗争,“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大同”空想社会主义和孙中山的“无有贵贱之差、贫富之别”的空想社会主义。

近年来,学术界围绕中国近代有无哲学(或有无象样的哲学)、中国近代哲学分期应如何断限、中国近代哲学的特点、中国近代哲学的基本形态以及中国近代哲学的学术渊源问题等展开了热烈的争论。解决这些问题,是中国近代哲学史研究的首要任务。

目前,关于中国近代哲学史的断限问题,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意见。

一种意见认为所谓中国近代哲学史,是指从鸦片战争(1840年)到“五四运动”(1919年)这一段。理由是,从中国近代哲学的内容上看,“五四运动”以前的中国近代哲学,是中国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哲学;“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哲学传入中国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从此资产阶级哲学走向没落。另一种意见认为,中国近代哲学史应该是指从鸦片战争(1840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阶段,从社会的发展来说,包括了中国由半封建半殖民地,经过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整个历史过程;从哲学上说,这段时间包括了两个扬弃:朴素变易哲学(以龚自珍、魏源、冯桂芬为代表)被进化唯物论扬弃,进化唯物论又被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扬弃。

。【阅读书目】:

《中国近代哲学史》,侯外庐主编,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中国近代思想史论》,李泽厚着,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中国近代着名哲学家评传》,辛冠洁主编,齐鲁书社1982年版;《中国近代哲学史论文集》,天津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上一篇:理学 下一篇:中国现代哲学史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