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人类学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中国青年出版社《社会科学学科辞典》第104页(1166字)

运用人类学方法研究原始宗教诸形式及其与文化的各种关系的学科。

既是宗教学和人类学之间新兴的边缘学科,又是人类文化学的一个分支。

宗教人类学以原始宗教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文化中的神话、巫术、宗教仪式等宗教现象及其与原始文化、道德生活、社会制度、法律和人的肉体、心理、精神等的关系问题。最初,宗教人类学主要研究宗教活动的起源及进化、宗教的本质、宗教与其他文化特质的关系等;晚近则较注重宗教在社会及心理等方面所起的作用。

最早把人类学方法运用于宗教研究的是英国人类学家约翰·卢鲍克(1834-1913)。

他在《文明的起源和人类的原始条件》一书中构划了一个进化的图案,由无神论开始,继之是神物崇拜、自然崇拜、图腾崇拜、黄教(信仰有神的巫师制度)、神人同性论、一神教,最后达到道德一神教。虽然他的知识是不真实的,但许多西方学者认为他的这种进化形式有其合理性。

现代人类学之父、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详细说明了万物有灵论是最早的和最基本的宗教形式,并从这一形式中引申出神物崇拜、信仰魔鬼、多神教和最后达到一神教。另一英国学者海勃脱·斯宾塞在他的《社会学原则》一书中认为,与其说万物有灵论是原始宗教的基本形式,不如说祖先崇拜更为恰当,提出了与泰勒不同的观点。

英国人类学家莱特(1866-1934)甚至用超自然力来解释原始宗教,认为原始宗教的情感态度是由原始人对超自然力的敬畏而引起的。英国民俗学家弗雷泽在巨着《金枝》中指出宗教最先是由法术开始的,进而发展为宗教,再由宗教发展到科学,在原始宗教理论发展中很有影响。

研究原始宗教时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原始社会,因此,西方的宗教人类学家认为很难得出一个确定的结论。于是,他们更多地去研究原始宗教在社会中的职能和结构,同社会结构学联系在一起。

法国社会学家埃密尔·达克海姆(1858-1917)认为图腾是神的象征,而神是部落的人格化,把宗教崇拜的对象设想为象征化的社会关系,在原始社会集团的持续中起着很大的维系作用。人类学的研究还同神话学的研究结合起来,以说明宗教不同方面的内在联系。英籍波兰人类学家勃朗尼斯劳·马林诺夫斯基(1884-1942)在他的着作《路勒林岛》(新几内亚)中,强调了神话和宗教礼仪之间的密切联系。许多人类学家如雷亭(1883-1959)等人甚至离开人类原始状况的思想范畴,强调个人在制造神话过程中对宗教的决定性影响。

。【阅读书目】:

《宗教学研究的新领域》,顾邦文,《学术界动态》1986年第11期;《关于开发宗教人类学的若干问题》,陈耀庭,《学术界动态》1986年第19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