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中国青年出版社《社会科学学科辞典》第277页(2027字)

简称“共运史”。

研究无产阶级为实现共产主义、解放全人类而斗争的历史进程和规律的学科。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是指国际无产阶级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在共产主义政党的领导下,联合一切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为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阶级差别,为在全世界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斗争的实践过程。

根据100多年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从夺取政权到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这个主线。其历史进程可分为如下阶段:从19世纪40年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到1871年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尝试;从1871年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失败到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从1917年的共产主义运动向全世界扩展到30年代末社会主义制度在一国建成;40年代以来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作为一门学科,要在占有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着重研究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同各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历史经验,研究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研究社会主义建设和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历史经验。主要研究内容有:(1)作为指导思想的克思主义。

包括马克思主义创立的社会历史背景,马克思主义形成的标志,马克思主义在世界的传播史,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思想演变过程和社会实践。(2)作为组织领导的共产主义政党及其活动。

(3)作为历史过程的重大革命实践,象巴黎公社、十月革命、欧亚革命高潮、中国革命的胜利等等。(4)社会主义建设史,如不同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的演变情况,社会主义改革史。

(5)国际共产主义史着名人物研究,主要有奥哲尔、拉萨尔、巴枯宁、左尔格、伯恩施坦、考茨基、普列汉诺夫、盖德、拉法格、饶勒斯、德布斯、卢森堡、葛兰西、布哈林、季诺维也夫、季米特洛夫等人。(6)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规律,包括:科学共产主义理论指导各国革命实践的规律;共产主义政党自身建设和领导人民进行解放斗争的规律;各国无产阶级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和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的规律;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等等。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是一门较为年轻的学科,大体经历了四个时期。(1)19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断代史”的形成期。马克思在1852年底写的《揭露科伦共产党人案件》一书,第一次系统地叙述了共产主义者同盟5年多活动的历史。

马克思的《法兰西阶级斗争》、恩格斯的《德国的革命与反革命》,则是关于1848年革命“断代史”的重要代表作。(2)19世纪90年代到十月革命前综合性“学科史”的初步建立期,恩格斯积累很多资料,准备从纵的方面写半个世纪的国际共运史。1895——1897年,伯恩施坦、考茨基等6人合着的《社会主义运动史概论》(4卷本)在斯图加特出版,是历史上第一部综合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专着。1897年在苏黎世出版的《社会主义手册》,是最早的一部关于国际共运史较权威的资料工具书。这一时期较有影响的着作还有:托马斯·克卡朴的《社会主义史》、威纳尔·桑巴特的《19世纪的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运动》、耶克的《第一国际史》、让·格的《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等等。

列宁的《国家与革命》一书,系统总结了国际共运史在国家与革命问题上的历史经验。(3)1917-1956年的发展期。

苏联在1920年以后,曾在党校、共产主义大学等有关学校讲授国际共运史或世界革命史课程。1921年成立的马克思恩格斯研究院,亦开展了国际共运史研究。

我国在十月革命前,有少量的共运史的介绍,如1905年11月26日朱执信在《民报》上发表《德意志革命小传》。李大钊从1917年起陆续撰写介绍国际共运史重大事件的文稿20多篇,如《工人国际运动的历史》、《马克思与第一国际》等。

从1920年9月到1921年3月,李大钊还在北京大学讲授“工人的国际运动”,是在我国大学最早开设的国际共运史课程。(4)1956年以后的“百家争鸣”的新时期。

苏联在这一时期先后推出了一些着述,如1959-1962年出版的两卷本《国际工人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史》,1983年出版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1976年开始出版的7卷本《国际工人运动历史与理论》。1958年,我国第一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两卷本)教材,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于1982年在北京成立。

。【阅读书目】: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陕西师范大学等校编,甘肃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简要读本》,广东高校编,广东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东北师大等编,辽宁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云光主编,群众出版社1986年版;《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新编》,肖继文等编,江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上一篇:社会主义建设学 下一篇:苏联共产党史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