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学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中国青年出版社《社会科学学科辞典》第606页(2080字)
又称“文献科学”。
研究文献的产生、分布、交流、利用等规律性的学科。
我国的“文献”一词,始见于《论语·八俗》。
宋代朱熹注释说:“文,典籍也;献,贤也。”宋末出版的《文献通考》的作者马端临给“文献”下的定义是:“引古今史谓之文,参以臣僚奏疏诸儒议论谓之献。”一般认为,“文献”一词的含义是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在改变的。1979年中国文献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制定,1985年1月31日国家标准局批准公布的《情报与文献工作词汇——基本术语》国家标准中规定:“文献是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根据这一标准定义,文献不但包括现代图书馆全部馆藏,也包括了档案馆、博物馆、声像馆及情报中心所收藏的全部馆藏。“文献学”的名称在我国出现较晚。1930年,郑鹤声、郑鹤春所编的《中国文献学概要》中使用了这一术语。
但他们所说的“文献学”,是指考订和论述古籍在分类、目录、校勘、编纂、翻译、版本、印刷诸方面的源流和情况,即涉及了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图书编纂学、图书史等许多方面的内容,近似章学诚、张舜徽等所说的“校雠学”。现代文献学较之传统文献学,最显着的进展是对文献的静态特征研究转化为动态特征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有:文献的形式以及获得手段;文献的离散规律;文献服务的评价;现代化技术在文献工作中的应用;用户的行为技能等。
我国目前主要在下列问题上进行探讨:(1)文献的基本概念。如对“文献”的含义还有下面种种表述:①文献就是具有历史价值和认识作用的、以文字记录形式和声像记录形式存在的资料。从时间角度看,可分古典文献、近代文献、现代或当代文献;从内容性质上,可分哲学文献、社会科学文献、自然科学文献等。
②文献是具有使用价值、历史价值的字、词、语、篇、书、人、时、地、事、物具体材料的科学、典型、完备知识的资料。
③文献是一种结构多元、功能综合的抽象化的集合概念。是知识、情报、信息、图形、符号、声频、视频、标记、代码、语言文字和载体物质(甲、骨、皮、金石、竹木、帛、纸、塑料、胶片、电磁材料)等的统一体,是人造的物质客体,等。
(2)文献学的学科性质和体系。洪湛侯提出文献学可分“体、法、史、论”部分。
体:包括文献的载体、文献的体裁、文献的体例。法:包括目录、版本、校勘、辨伪、辑佚、编纂以及标点、注释、翻译、资料搜集、文献保藏等知识和方法,并由它们构成文献学的方法论。史:包括各类文献。论:即文献各方面的学理。
体、法、史、论源流演变、纵横综合。(3)文献资源的布局。1986年11月,中国图书馆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等单位讨论了3个课题:全国文献资源的综合布局(简称一级布局);在一级布局总体规划指导下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献资源布局;各系统、各部门、各专业文献资源布局。(4)各专题文献的检索与利用。
一般可分若干门类,如社会科学文献检索方面还分文学、政治、财经、史地等部门。
根据研究角度的不同,文献学可建立如下分支:(1)理论文献学。主要研究文献的性质、作用、地位、种类、范围、版本、标准、文献发展规律以及文献史、文献源、文献机构、文献控制策略等。(2)文献计量学。
主要研究文献流、文献量、文献分布、文献种类等各种统计与计量问题。
(3)文献情报学。主要研究情报分布、情报密度、情报量、情报价值、情报作用以及文献中的情报的收集、分析、浓缩、记录、储存、检索、利用等问题。(4)文献经济学。
主要研究文献系统、文献编辑出版、文献服务、文献检索等文献工作的经济成本、效果及相应的经济措施。以降低成本、发挥文献的最大经济效益。
(5)文献符号学。主要研究文献符号与文献活动(记录、储存、检索、传达、利用)的关系及其在文献中的地位和作用。
(6)文献工程学。主要借助信息论、控制论、系统工程、管理科学、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复印技术、分类技术、标引技术、编辑出版技术等硬技术与软技术相结合,来进行文献库、文献系统、文献检索、文献服务、文献收集、储存、交流与推广等诸种技术、方法、手段、结构与功能的探讨,以及文献系统,网络的设计、管理、运行、计算设备的综合运用等内容。(7)专科文献学。是文献学在专业领域的应用。研究专科文献发展规律和专科文献工作发展规律的学问。是建立专业文献系统,开展文献工作、文献服务的理论基础。
例如化学文献学,就是研究化学文献、化学文献系统、文献库、数据库、化学文献储存与检索、化学文献与索引的编制的技术与方法、化学文献收集管理与传递等技术方法与实践问题的科学。
文献学在我国是一门建设中的学科,1982年,中州书画社出版的、由张舜徽着的《中国文献学》,被称为该学科的奠基性着作。
主要学术刊物有北京图书馆编印的《文献》。
。【阅读书目】:《中国文献学》,张舜徽着,中州书画社1982年版;《中国古典文献学》,吴枫,齐鲁书社198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