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心理学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中国青年出版社《社会科学学科辞典》第799页(1369字)

又称“病理心理学”、“精神病理学”。

研究异常的心理现象与行为活动的发生、发展和变化及其规律的学科。隶属于医学心理学。

变态心理学以人的异常的心理现象和行为作为研究对象。人的异常的心理现象和行为通常叫做“变态”,是相对于“常态”而言的。

研究变态心理学,在理论上有助于探明和补充正常心理活动的变化和规律,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某些基本命题(如心身关系和心物关系等哲学基本问题)提供新鲜的科学论据,有助于阐明精神病和病理心理的病因及发病机理;在实践上,对于促进保障人类精神健康的心理卫生工作以至整个精神保健事业,对于促进和提高精神病临床诊断与防治工作的效果都能起到重要的作用。变态心理学中的“变态”是相对心理健康、行为正常的“常态”而言的。

人们对“常态”作了如下几点概括:(1)具有自我意识和自主性;(2)人格整合性;(3)认识现实;(4)把握环境。以上四点中如有一点不足即可属于变态。对变态的这一界定,大大地开拓了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和应用的范围,使变态心理学不仅只研究个别心理过程的障碍,而且还研究包括正常人的梦幻、偶尔的烦躁、理智暂时的紊乱等在内的与心身疾病、心理卫生和心理健康相关的一切方面。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有:(1)什么是正常心理,什么是异常心理;(2)心理异常的生物学基础问题;(3)心理异常的心理学因素;(4)心理变态的社会——文化根源;(5)感知障碍和记忆障碍问题;(6)思维障碍问题;(7)情感意志行为的异常问题;(8)意识障碍和智力障碍问题;(9)人格异常问题;(10)心身疾病问题;(11)神经官能症问题;(12)情感性精神病与自杀;(13)精神分裂症问题;(14)脑器质性心理异常问题;(15)儿童行为障碍问题;(16)催眠与暗示问题;(17)变态心理的诊断、治疗与矫正;(18)心理卫生和心理健康咨询等。研究方法有个案法、统计法、测验法、调查法、实验法、临床法等。

人们对异常心理现象的观察和记载已有漫长的历史,但对异常心理进行系统的探讨和科学的解释则是近百年来的事。

19世纪以来,实验心理学和精神病理学的发展,为变态心理学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和科学的依据。总体来看,西方的现代变态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四次大的变革过程:从黑暗愚昧的摧残精神病人的时代走同解放精神病人的比奈尔(法国医生,极力主张给精神病人以人的待遇,并亲自解开精神病人身上的锁链)时代;从思辨和经验判断的时代走向实验的克雷丕林时代;从病人的外部走向病人内心的弗洛伊德时代;从医院走向社会(社区)的阿尔比和卡普兰时代。

建国前,我国曾有人写过变态心理学的书,但只是袭用外国书本中的材料加以纂缀而成。

建国后,北京大学心理学系的陈仲庚、张佰源等编写出版了我国第一部《变态心理学》。

。【阅读书目】:

《变态心理学》,张佰源、陈仲庚编着,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年版;《变态心理学》,王维亮主编,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年版;《变态心理与犯罪》,武佰欣、张钦礼编着,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上一篇:护理心理学 下一篇:缺陷心理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