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语言学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中国青年出版社《社会科学学科辞典》第845页(822字)
用工程的方法重点研究语言的结构体系,同数学、物理学、数理逻辑、信息论、控制论等学科紧密结合,解决机器翻译、情报自动检索、人机对话等问题的学科。
现代语言学的分支。
工程语言学是在机器翻译的设想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机器翻译不仅是数学家和电子学家的任务,也是语言学家的任务。语言学家可以分析和解释语言体系,可以提供语言的对应规律,可以找到各种语言的特点。
语言学家从工程的角度,用工程的方法研究语言,就逐渐形成了工程语言。50年代关于机器翻译的各种设想,是工程语言学研究的开始,这一时期对语言的模式、语言结构对比、语言形式化的研究给当代工程语言学奠定了基础。
70年代以来,工程语言学逐渐形成高潮。
工程语言学认为,语言是自然方式形式化了的社会现象,是一种由有限要素和规则产生无数话语的装置。
语言形式化就是按语言形式而不是按意义分析语言。语义本身也要形式化。为了机器识别语言,必须用自然的方法,即精密科学的方法,把语言形式化。让机器能识别语言,然后找出不同语言的语法对应规律,让机器能够翻译。
现代工程语言学还十分重视语义的形式化。语义形式化的研究引起语言分析的深化和复杂化。目前使用的语义形式化的方法有:转换分析、义素分析、系素分析、逻辑语义分析等。
语义形式化使机器翻译进入语义分析的阶段。
机器翻译过程的第一阶段是原文分析,把输入语的信息代码化;第二阶段是信息改造,用一种代码代替另一种代码;第三阶段是译文综合,把改造过的信息译成输出语,这样就使一种语言的词语译成等值的另一种语言的词语。机器翻译的前提是对语言进行描写研究,为使描写达到高度精密,最有效的方法是建立语言的模式。当代工程语言学的特点是:重视研究话语合成;力求研究成果有更大的客观性;重视关于语言装置的思想;对比研究的发展;研究方法的现代化。